茶文化作文开博体育1000字
开博体育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茶文化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赐香叶,带着热之热烈、月之温润、风之灵动、雨之香醇,是以为茶。人间有神农氏,采其饮之,于是人间便多了一种沁人心脾的仙露。
爸爸是一名好茶者,虽不能像那些文人雅士赋诗,但对茶的了解却是数不胜数。周末,家里总飘着一缕一缕的茶香,香远益清。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我激起我对茶的喜爱。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打开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几乎从每一页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晋常璩著的《华阳国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武王伐纣的时间约在公元前1066年前后,由此可见,中国有明确记录的茶事活动距今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早在北宋时期,茶就被人们当成是常用饮料了,颇得达官贵人和老百姓的喜爱。
茶,是中国南方的一种优良树木,高约30~70厘米,有的甚至高达数十米。茶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茶的品种,除了我们平常知道的铁观音、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种类。饮茶的茶具都是不一样的,饮这种茶就用这种茶具。正因为这样,才能让茶的清香更容易的散发出来,也让人们更容易的品出茶中的韵味。
中国茶随着自古以来的文化交流,已经发展到世界各地,对很多地方都有影响。在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佛学,文化时,归国时携茶籽回国种植。16世纪末,日本茶道的集成者千利休汲取并继承了历代茶道精神,正式创立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内容精炼而丰富,而且注重礼仪。朝鲜茶礼讲究清、寂、和、乐四字真谛,希望所有喝过精心泡过的茶后能忘掉所有的烦恼与不愉快。韩国的茶礼则是五行茶礼,是为了纪念神农氏而举行的功德祭祀礼仪。这都是仿照中国茶道而创立的。
中国茶,不仅传至日本、韩国,甚至远渡重洋,漂到了英国。在英国,享用中国茶曾经是身份的象征。
中国茶叶第一次进入大不列颠人的世界是在17世纪。由于当时科技的制约,航海技术落后,中国茶叶在英国的价格有时候甚至超过了黄金。在当时的英国,只有上层贵族才能享用到中国来的茶叶,所以中国茶成了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英国人的生活是离不开茶的,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一天从“早餐茶”开始到晚饭喝最后一次“晚茶”,一天一共至少要喝4次茶。中国人一天都不喝这么多次茶,看来中国茶给英国人民带来的影响可真大啊!
古代的文人,无一不是好就好茶的。一些文人,则用自己的笔和智慧写下了一首首关于茶的诗。茶圣陆羽写下了《六羡歌》以表达自己对茶的感情。
浅斟慢饮,与神相会。在深宫中,统治者冲腾着清香的茶,茶香似一缕缕青烟,让人心旷神怡;香炉里点着香料,与茶的清香一致,在听着古琴弹奏出低沉的音乐,在不这不觉中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这不是许多隐居山林的文人所想的吗?
表面上只是提神的清醒,其实早已沉醉,身边一切俱以空灵。这就是茶,一种能品出人生道理的仙露。
茶田一大片,一大片,整齐地被分割着。远远望去,朦朦胧胧的翠绿,风拂过,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整个人神清气爽。俯下身子,叶子像被蜡笔涂过似的,绿油油。叶子上还躺着露水,一抹阳光从山后射出来,露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光芒四射。灵巧的手摘下雨后冒出来的新芽儿,嫩绿嫩绿的,放入臂上的竹篮。层层叠叠的,绿得耀眼,心中满满的成就感。
跟着阿姨来到院子里,小心翼翼地抓起一把茶叶,均匀地洒在竹筛上。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铺在院子里的一张张绿圆毯,熠熠生辉。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太阳也慢慢升上高空,茶叶失去了光泽,变成暗绿色,蔫萎柔软,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片,叶子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头,像玩累的孩子,有气无力。
接着把一个个竹筛搬进空调房,让它们好好休息一下。瞧,它翘着二郎腿,眯着眼睛,正在打盹儿呢!可是好事不久,它们被倒进一个用竹编的机器。竹子编出个大圆桶,前滚后仰,茶叶在里面左摇右摆,被撞得头昏眼花,全身布满了瘀青。
终于停了,可它们还没能歇口气,便又送到热浪滚滚的大火炉。大火炉形状像个洗衣机,外面有三片风扇片摆动着,我想里面可能像洗衣机般旋转摇摆着。最大的不同之处或许在于,里面是铁的,它在“火神”的协助下发热功力大增,我似乎听到一声声惊心动魄的惨叫声。
接着,它们被装进一个扁圆柱,扁圆柱顺时针旋转着。茶叶不停地摩擦摩擦,被捻成经典的条状形,茶叶两头向中间弯去,宛如一叶小舟,他们又被均匀地拨在竹筛上。放入机器中开始烘培,温度不高,但时不时传出声,俗话说得好“温水煮青蛙”,在未来这个星期中,它们一共要接受三次折磨。我似乎看到了脸色苍白的它们。
看着一道道工序,阿姨告诉我们,在最后烘培时,要烘培八个小时,再放一个星期,烘培的次数,因人而异,但为什么要放一个星期呢?因为茶会回香,在这个星期烘培的香气,会重新回来,它在饱经风霜后还能够回归自我。它在生命最华美的时候,离开了生命之树;在摇青的过程中,磨去昔日娇嫩清纯的模样;承受火的怒气,在七十多度的铁锅上翻来覆去;这时的它已体无完肤,全身乏力,被推来推去,固定条状,却无可奈何;慢慢干枯,失去水分,老态龙钟,它被烘陪着……
当你以为茶叶饱经沧桑,已经失去生命活力之时,它却又能在与自然之水相遇时,重获新生,苏醒过来,散发出淡雅而又“年轻”的气息。闻着沁人心脾的茶香,饮着这口甘甜的茶,我回想茶这一生,真是跌宕起伏而又令人寻味。
一次走进茶座,昂贵的茶资使我想起自家的茶水之廉价。我家中有一只陶瓷茶壶,大概是很久以前祖辈留下来的,虽不是古董,但也是父亲的宝贝。父亲喜欢喝茶,记得儿时,家里没柴,煮饭都是青柴熏烟,全村人没有一家舍得喝茶,只有父亲不管春夏秋冬,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要母亲给他准备一壶茶。有时左邻右舍看不下去说父亲几句,父亲就与他们理论:“你们懂得喝茶的情趣吗?不懂,当然舍不得喝茶,免得浪费柴。”。母亲只好顺从父亲,每次煮饭都蒸一碗开水倒在茶壶里泡茶,让父亲喝。
父亲喝茶有一个特点;他喝茶就像别人喝烈酒一样,倒一小盏,放在椅子旁边的凳子上,人靠在椅子上翘起二郎腿。每喝一口茶之后,就闭目养神一刻。特别是夏天的黄昏,他手里多了一把扇子,闭眼摇扇,神态悠然自在。我小时候,看父亲喝茶那么神气,我便抱起杯子牛喝,却是淡淡的没有一点滋味。父亲看到我牛喝平淡的说:“吃东西不放在嘴里咀嚼,直吞喉咙能有味道吗?”我听出父亲的言外之音,于是,也学着父亲喝一小口含在嘴里,半天也品不出什么滋味。我说父亲是骗人的,其实,他也根本品不出茶的味道,只是故作高深。父亲说:“吃东西什么时候最有味道?”我很快的回答:“当然最饿的时候。”出口之后才知父亲想说,喝茶最有味道。
一个夏天,我在烈日下干重活,流过很多汗,口渴唇裂。于是,我也学着父亲的那种靠在椅子,喝一小口含在嘴里,闭目养神。此刻,我品出茶是甜的,一种幸福感洋溢在我心田。我感到浓茶的滋味,感到生活的浓缩,原来幸福是在艰辛之后。
从那以后,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品茶。每次喝茶总是要等到口渴才喝,随着日子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天都在幸福中品茶,茶味渐渐变淡,觉得自己根本品不出茶味。淡,是因为平时吃得好,不口渴。生活也一样,幸福之后是一种平淡。平淡总是最稳、最充实、最美的。以前总想着追求幸福,是因为没有幸福才追求幸福,有了幸福自然会回归平淡。如果上班只为工资,说明还没有找到幸福的感觉,还是为钱发愁,为钱奔波;如果上班是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不是为了钱而工作,说明他已经生活在幸福中。
生活就像喝茶的过程,反反复复,时而浓得发苦,时而又淡得无味。不管怎样,茶是要喝的,生活是要过的。茶的浓淡都是一种生活,人生如茶,品味人生的幸福是一杯淡淡茶,越幸福茶味越淡;越艰辛的时候,口最渴的时候,茶味越甜;痛苦的人生,不仅茶的滋味不对口,什么东西都不是滋味。
我喜欢在酒后喝茶,在醉熏熏的时候,用茶来清醒自己的大脑。我喜欢在那一片宁静中品茶,可以让我独自静思。我品着茶,茶也品着我。我、茶、人生都是一个味。
已经是冬天了,一个寒冷而美丽的季节。凋零的三角梅从楼上纷纷扬扬地飘落,玫红色的叶瓣落在家里的鱼塘中,虽然轻得几乎没有重量,却仍然让平静无波的水面泛出圈圈涟漪。
三角梅在水中随着风旋转着,而塘水深处渐渐显出一片金黄,一只全身金红的锦鲤从水下游上,将三角梅追着逐着隐在了假山之中。
我坐在一旁的座椅上,久久地望着那恬静的塘面,乱七八糟地想了些连自己都会混乱的事。倏忽,风中夹着一阵莫名的香味传来,淡得几乎不可闻,难以察觉,却很矛盾地不容忽视。
忽地,我起身转过去探寻这香味的源头,它淡雅清新,不出意外应该是什么花的香味,可院子里并没有什么花在开放,小区里梅花的香味也不是这样的。我猛然瞧见院子里喝茶的爸爸,便跑过去问道:“爸爸,你有没有闻到什么香味?”
爸爸眯着眼,好像是在思考着什么,然后敲了敲手中用来装茶的玻璃杯,说道:“你闻闻看。”
我拿过茶杯,放在鼻子边上闻了闻,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和刚才是香味一模一样,只是浓了许多。“啊,就是这个!”我扬起笑容,反复闻了闻,香味里夹着茶应有的茶香,刚才远闻不清晰,如今近了才明显地闻到。“这是什么茶?”我向爸爸问道。
“雪菊……”我将手中的雪菊放在桌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般说道,接着上下打量着那杯香气袭人的雪菊。雪菊的颜色并不同于它的名字那样纯白无暇,而是如它的同音字,是鲜血一般赤红,半透明的液体却并不容易让人联想到鲜血,而更会让人联想到玫瑰。它如同红琥珀一般清灵而无杂质,透过它看着外面世界的一切,整个世界都如红琥珀一般,如玫瑰一般红,却红得高雅,红得高贵,红得不俗。
我双眼一亮,看起来如此美好的东西谁不想品尝品尝呢?更何况是在爸爸这个茶叶爱好者的影响下已经开始对茶叶感兴趣的我。
慢慢端起杯子,淡淡地抿了一口,这茶我可不敢喝多了,爸爸的茶哪一种不是我想想都心颤的价目。刚刚下口,我便尝到了一种茶本应有的苦涩之味,渐而苦涩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带有花香的甘甜与清雅,回味无穷。
我突然想到了传说中的三生茶,一生甜,一生苦,一生空,每一次喝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尝到的味道随着人生而变化,其味便如人生般命运多舛。
那雪菊的香味似乎依然在我的记忆中存留着,事实上它也存留着,在我的记忆中,它的香气,它的颜色,它的味道,在我的脑海中以不是文字的方式永远地存留了下来。就像那日的清风不曾忘记它那日吹落的三角梅一样。
项王急步入账,虞姬在朦胧的视线下轻唤出一声满含凄凉的“大王”。手紧握冰冷的剑柄,舞柔而不软刚而不硬,如同绽放得过艳而提早凋零的花。众人皆不愿去惊扰那最后的洒脱,唯有二胡愈来愈烈开博体育。长剑坠地,一抹朱红映入眼中。台下,心软的看客用长袖试泪,悄声抽泣,饮口茶更叹世事无常。而看淡人世的,则嘬口茶,摇头短叹。
一棋局正处僵持阶段,戴棉帽的老人慢饮一口热茶,眉头一紧,手执棋而落――“哈哈,老李,我将你一军!”眉头一展,脸现俏皮的岁痕。公园中漫步的阿姨,踏着晨露将茶细品。广场上嬉戏的孩童抹去额上的汗珠,抱着水壶狂灌,听见哗哗的水声,也嗅着茶的清香。去饭馆用餐时,服务生总会为客人倒上茶水,再进行点单记录。由此可见,茶不单是饮品,更是一种待客之道开博体育,一种礼的体现。
大量的影视作品中皆有茶的身影――主人家为宾客备上好茶,邀其而至以表诚意;若不慎得罪长辈,顽徒一笑,呈上热茶以表歉意;先生讲到尽兴处忽咳一声,学生会意,奉上热茶以表敬意……茶就如同国人的孩子,稳重不躁,讨人喜欢。作为“家长”的国人不也体现出这样的品质吗?
清香自山中坑涧弥漫,雾气缭绕,更觉朦胧。寻香而至,眼中尽是模糊的绿。采茶人弯腰背篓,软泥不知印下多少脚印。采茶人行在绿洋间,散发出泥与茶特有的气味。当山丘披上金纱,采茶人才直起腰板,额上是露还是汗?竹编的大箩放置在庭院正中,能在其中享受阳光的都是佼佼者。采茶人用微皱的手拾起柴火,火光印在他硬朗的脸上。白背心早已变得湿漉漉,但他仍盯着炉火,还不时往里添加柴火。作为学生的我们,对待学习应像采茶人对待茶一样,耐心稳重不浮不躁。
以前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去拜访大师,随着二人谈话的深入,这人也由最外的客房进入了最里间,盖碗中的茶叶逐渐换为上等的龙井。由此可见,茶的优劣也是别人对自身的一种肯定。要想赢得别人的真诚相待,我们就应提高个人修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去赢得“好茶”。
古时皇帝官员的办公桌上必备一碗热茶,微苦的气味刺激了味蕾,清香也随之消减了困乏感。而如今的国人多以咖啡来提神,这的确有效。但它无法平静人心,甚至会带来过度的亢奋。这就好比开放的外国人与沉稳的中国人,一个所追求的是生命中的刺激,一个追求的无非做事稳重和严谨。而中国的“邻居”日本很好的诠释了这点――他们将中国的茶道保存下来并予以推广,更是将“和”“静”“清”“寂”作为其茶道精神,这不正是中国“孩子”所体现出的精神吗?我们国人在羡慕之余,更应放低姿态虚心学习,重新找回我们自己的茶道精神。
人呱呱坠地的一刹那就必须接受上帝给予你的两件宝物――时间、生命,二者便构成生活。时间改变生活的节奏,生命点燃生活的火把,生活因有时间而有规律地进行自我调节,生活因生命而辉煌、精彩。
一杯茶亦如此,当茶叶随时间慢慢舒展自己的身子,一杯原本无色透明的白开水因茶叶而改变了颜色,茶色漫延,一杯清香的茶水在酝酿中。
生活本无色,而生命的颜色却鲜艳夺目,生活本是寂静的,但生命是这悲凉的地上最活跃的草。
人们总在为生活而奔波,而时间总在空间上制约人们的行动,所以虽然人人都想一夜成功,但还是要经历一段漫长岁月磨炼自己。
有的人急于求成,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其后果便是一事无成。亦如茶,急于品浓厚香醇的茶,向杯中加入大量的茶叶,色愈深了,味更浓了,但茶真正的味道失去了。
想品出茶意来,须待茶叶在水中慢慢散发自身的清香,后在一古式坐椅上闲坐,轻抿其杯口,茶味自出,茶意自来,茶叶不亦多,适可而止为好。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整天在忙碌,一生都在忙碌。人生的光阴似乎只有终止符而没有休止符。
的确如止,当我们努力完成一项项预定的任务,就象开启一扇扇人生之门,满怀希望,憧憬地开启一扇门,却发现自己等待的竟又是一扇门。
其实一边辛苦一边还要不辞辛苦地想,为何会活得这么辛苦的人注定是活得最苦的人。我从头为何不给自己减减
压,硬要放许多不同的茶叶,原以为这样可以品尝不同味道的茶叶,但泡出来的却是最苦涩的,时间一长杯中的茶垢结了厚厚一层,毁了美丽的容颜。
我想我还不至于苍老到能够做人生总结,发表感言,讲述命运沉浮的地步,也不至于含着糖抱个洋娃娃过日子。
只是处在这个人生十字路口,难免会手足无措。世界上走得最快的是时间,选择走,就选择了随时间走的生活,选择了忙碌一生;选择停,永远停在十字路口,看人群穿过,看时间流走等生活颓唐,生命因此而退色。
身上背负着许多包袱,是自己为自己加的,背起了就要一直往前走,一杯放多了茶叶的水中,只需再倒些水味就变淡了。
但固定容量的杯子允许你倒超出其容积的水吗?所以,选择了就不能再回头,背起了就一直到终点才能下。
于是我每天吃一颗糖,而后告诉自己生活是轻松的、甜的,后来从书里扫出一堆花花绿绿的糖纸,我仿佛看到一本挂历一页页地被人飞速撕下;
仿佛看到钟的时针着了魔似的飞速旋转;仿佛看到一个镜中的人由幼稚变成熟,由成熟变沧桑,由沧桑变衰老;仿佛看到一杯茶水在迅速蒸发,只三滴、二滴、一滴……
这世上,不是只有烈酒才可以醉人。捧一把冬日的初雪,暖在心间,来年三月开春,以其冲清茶一壶,亦能喝的长眠不醒。
秋渐深。季节由微暖渐渐转向寒凉。庭前落叶几许,片片凋落。满院空枝,寂静中别有一番诗意。微风拂过,落叶蝶舞间似是听见了雪落的声音,带着丝丝若有若无的禅意。
流年打马而过,转眼间,春去秋来。日子辗转,旧时的燕在屋梁下渐渐老去,寻常炊烟人家渐渐退化成了画里的风景。旧识的人陆续走过小巷,拥入人海,不见踪影。所念知的,所记挂的一切,都在岁月光阴的流逝中被无情的冲淡,化为日常粗茶淡饭中的一抹平和。年华老去,曾几何时,我们都做了这人间的萍客,在岁月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直至风沙尘埃淹没了来时的背影。回头张望,山水重逢,云雾缭绕的巍巍山岳寂寂流水,和着千年亘古的月光,在梦的枝头缠上一道道斑驳的年轮。
曾经很喜欢一首诗:日暮嘉陵江水东,梨花万片逐江风。江花何处最肠断,半落江流半在空。最初喜欢的理由,已经不记得了。只是觉得这首诗让我想起一幅画。三月,梨花开满了江岸,清澈的江水缓缓流过,湿了岁月。风起,梨花飞舞,化作漫天的白蝶,飘曳着落入江流之中,随波逐走。多想,在宁静的江岸岸,守着盛开的梨花,就这样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永远栖居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可又有几人,能够真的做到留在时光里,不因年华老去而改变潮湿温润的心?红尘万象,世事如云,你我真正能够左右的事实在太少太少。不如,就且化作这漫天飞舞梨花,相随风凭,落入烟花巷陌,寻常人家,历经繁华沧桑,遗世而独立。
什么时候,爱上了喝茶。清寂之时,给自己冲一杯淡茶,捧一本书,任光阴自指间划过,茶香缭绕,岁月静好。所有的烦扰琐事,仿佛在此刻都被抛弃,只留下一颗被空灵与禅意慢慢润湿的心。说起饮茶,就要提起陆羽,以及他的《茶经》。唐代饮茶之风与佛教盛行,自然而然,《茶经》与茶,也就与禅佛结下了不解之缘。陆羽早年与著名茶僧皎然相识,两人结成忘年之交。每于夜深月明之时,相坐于林间,参悟茶道与佛性,体味红尘的种种世味。清风拂过竹林,月光下竹影随风摆动,伴着远处寺院里的幽幽烛光,浮华与喧嚣,都在云水禅心间归于平静,功名世利,皆是过眼云烟。
有人爱酒,有人恋茶,自古以来便是如此。饮酒多以解愁消忧,品茶多求心宁。盛世清浊,皆如一壶酒一盏茶,唯有品过之后方才知其百味。季节不同,天气不同,境遇不同,其中的味道自然也各有轻重。如若品茶如饮水一般,流过心间却索然无味,那何不如饮一杯白开水,更能知其清浊,冷暖适心。
流年逝水,过往繁华。在这错落的光阴中,我愿与一杯茶相守,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浓淡相依。
人说,如山,沉稳又深厚;人说,像盐,咸而苦涩。可我认为,父爱如茶,需要细细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的甘甜。
是位建筑工程师,常年驻扎在外。从我记事起,一年十二月,待在家里的时间不超过十二天。每天家里家外的事只有一人在忙碌着,根本没有见到过父亲的身影。上幼儿园时期,每当放学时开博体育,别的小一下子扑进自己父亲怀里,来一个“熊抱”,而我却只能呆呆地站在旁边望着;生病了,别的小父亲总是在一旁安慰:“宝贝乖,不要哭,知道你很难受,病很快就会好的,想要什么,跟说,我去给你买!”我却只能在怀里默默摆弄着已经退了漆的玩具汽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一度在夕阳下翘首盼望父亲的归来,等到的却只有漆黑的夜晚。
我经常问妈妈:“为什么爸爸老是不回来?是我不听话,还是爸爸不爱我?”妈妈每次都抚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你这么听话的孩子,爸爸怎么会不爱你呢,只是呀,爸爸在工地上工作,每天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没时间回来看你罢了。”开始我对此深信不疑,可随着次数多了,我对妈妈的话产生疑惑,对父亲回家的渴望也逐渐淡化了,取之而来的是内心中无尽地埋怨。
直到,我才对父爱有所释怀。记得刚放没多久,父亲因为工作太劳累,生活没规律,得了胃穿孔住院,做了一个大手术。后来由于天气太热,伤口感染发炎,刀口裂开,不能二次缝合。刀口只能敞着,让它慢慢自愈。出院时医生再三嘱咐,回家后不能淌汗、随意走动,要静养。妈妈天天伺候着父亲,父亲在床上躺了一天又一天。
一天下午,妈妈有事要外出,先安顿好爸爸,再我把送到培训班上英语,并告诉我,倘若她来不及接我,放学就叫我自己回家。上完英语课,见妈妈没来。我并收拾好书包怏怏地走出教室,却发现满头是汗的父亲,微弯着腰背倚在墙边。看见我出来,他慢慢地动了一下身体,皱着眉头微笑细语地对我说:“宝贝放学了,累不累?”
我惊讶地说:“天这么热,您怎么来啦,您的伤口还没完全愈合呢!万一再次感染了怎么办。”
“没事,我在家闷得慌,出来走走,顺便来接你。”我心里明白,爸爸是不放心我的安全,才以此为借口。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打量着父亲:曾经立如松的身躯已变得佝偻,两鬓的青丝已被岁月染成了白色,英俊面庞变得苍老消瘦,伤口疼痛无法睡眠的缘故,眼睛布满了血丝。此时的我,心里就像打翻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
“傻孩子,发什么愣,天热,快回家吧!”爸爸说着,缓缓地转过身体,微弯着腰艰难的一步一步向前挪着。我怔了一下,迅速擦干眼泪,快步走上前去,双手紧紧地搀着父亲……
父爱如茶!父爱就像一片汪洋的,深不可测;父爱如一杯苦丁茶,慢慢品味,方知尽在其中的甘甜。
十月二日,吃过午饭,我便约上父母一同去西郊八大处参加“第八届中国茶文化节”的游园活动。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正值丰收季节。前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为这座幽静的古刹平添了几许节日的气氛。
伴随着优雅的音乐声,我们缓缓地走进了八大处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茶树围绕着的花坛中央高耸着一把大大的紫铜壶,壶嘴倾斜着,源源不断将流出的水倒入杯中,引来了许多的游客驻足观看,合影留念。循着水声我观察四周,在盆栽的茶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牌子,茶树高两尺有余,枝叶翠绿,茶花香郁,在纷杂的人群中,大多数人忽略了它们的存在。我蹲在地上,仔仔细细看着那上面的.每一行字,这200余株茶树是由飞机从福建空运至此,几乎涵盖了所有茶树的种类,大致有福建茉莉花茶、福鼎大白茶(也叫华茶一号)、福鼎大毫茶(也叫华茶二号)这三大类五、六十个品种。据(唐)陆羽《茶经》“一之源”载:“茶者……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茎如丁香,根如胡桃。”我在此观察看来,确实如此。我将这些内容一一记录下来,我想:了解茶文化的内涵缺少不了这些内容。
绕过“映翠湖”,沿着挂满了红色宫灯的长廊慢行,一溜介绍中国十大名茶的展板吸引了我,上有“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武夷大红袍、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安徽太平猴魁、云南苍山雪绿、湖南君山银针、福建白毫银针、广州茉莉花茶”十大名茶起源的介绍。这些知识令我大开眼界,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我拽着老爸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穿行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位于二处的主会场,只见主席台上一张木质的八仙桌端放在中央,桌上摆放着精致的茶具,四位端庄漂亮的“茶艺小姐”正在做着精彩的表演,先是“乌龙入宫”,然后是“春风拂面”,接着是“清洗仙颜”,然后是“悬壶高冲”,再是“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最后以“敬茶品茗”结束了表演,台下不时传来热烈的鼓掌声,台上台下的呼应,把茶艺表演活动推向了高潮。在座的各位观众也得到了茶文化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今天的茶文化节我算是没白来,不仅学习了有关茶叶的知识,品尝到了福建的功夫茶,还观看了精彩的茶艺表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更为弥足珍贵的“精髓”之所在。用清朝诗人汪懋麟的诗句来比喻是最恰当不过的:“贻我绿雪芽,重比南金贾。铅罂刺茶颂,香郁敌兰麝。”是啊,悠远绵长的茶文化带给人们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用劳动和智慧凝练的结晶啊!
我的老家在山水秀丽的资水河畔——湖南桃江。上世纪三十年代,音乐家黎锦辉用一首《桃花江是美人窝》,写尽了这里的山美、水美、人也美。可在我心里,家乡的擂茶味道最美。小时候,只要听到爷爷、奶奶说“打擂茶”,就乐开了花儿。
擂茶,是桃花江人茶俗文化的精髓。擂茶的制作可谓讲究,工具、用料及其配比都有些要求。擂一碗茶,要用到擂钵、擂茶棒和擂钵架。擂钵是陶土制的圆锥体,上宽下窄,钵内壁有划刻着一条条竖纹,从上往下看,就像虎牙一样。擂茶棒通常由上好的油茶树锯成,长约5尺,一头打磨成弧形,尽量与擂钵内的竖纹贴合。擂钵架是倒丁字形结构,像一把倒立的四角凳,用来固定擂钵。当然,一碗好喝的擂茶还是有很多“讲究”,好的工具必须搭配新鲜、适量的芝麻和花生等食材、更要有高超的手艺。
我对擂茶也有别样的感情,我奶奶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擂茶好手。很小的时候,我一听见奶奶说打擂茶了,就搬好小凳子围在擂钵旁边。打擂茶时先放几片自家茶园摘的绿茶,放入擂钵用擂茶棒磨到闻着了一丝丝茶叶的香味,变成抹茶色的糊糊,再放入一杯生芝麻、一勺熟芝麻和一把花生,继续用擂茶棒不停的磨,随着飞速旋转的擂茶棒,芝麻花生的香味四溢开来,奶奶擂茶的速度慢下来,一边擂茶一边倒入一碗白开水,再洒几勺白糖,渐渐地擂磨成了白色的糊状,奶奶又快速的擂了几分钟,这时奶奶喊我,把茶壶搬过来!我跑到灶台旁,抱着胖胖的茶壶,小心翼翼递给奶奶,往擂钵倒满了茶水,又用擂茶棒搅拌几圈,香甜滑口的擂茶终于擂好啦!被打磨得光滑发亮的擂茶棒,在奶奶的手上旋转了20分钟左右,一缽清香扑鼻的擂茶不但满足了我们的味蕾,还能温和中胃,养颜止渴。都说,桃花江是美人窝,也是从小喝擂茶的习惯养成的吧!在盛夏炎热流火的时候,一碗冰擂茶下肚暑气顿消,在寒冬腊月,一碗热擂茶饮得浑身热气。
在老家喝擂茶可不止是一碗奶白色的擂茶,还有丰富的擂茶文化。家中有客人来的时候,喝擂茶时边吃“碟子料(茶食),桌子上的摆好擂茶和满桌的碟子,有糕点、肉干、水果、蜜饯、坚果、坛子菜等等,人们叫做二十四碟。满满的碟子,应付着馋馋的嘴巴。二十四碟是桃江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劳作的果实。他们用劳动的果实,组成精美的二十四碟画卷。在农闲时,享受和谐宁静的田园生活,分享劳动喜悦,不亦乐乎!
每当喝擂茶,都能想起老辈们在一起唏嘘叹息的样子。喝的是是擂茶,经历的是岁月。难怪远去他乡的游子,只要一说起擂茶就有聊不完的话题;难怪游子一踏上故乡的土地,便要亲自打一碗沁人心脾的擂茶。于漂泊在外的桃花江人心里,擂茶里有家的味道。
父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尽管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在我的眼里,父爱犹如一杯清茶。
记得那天,正是艳阳高照的夏日。一放学,我就往家里飞奔,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刚进家门,我就大叫:“爸,爸,快来,快来!爸爸放下手中的茶杯,走过来笑盈盈地问:“我的小公主,瞧,把你乐成这样。有什么高兴的事?”爸爸一边说,一边拿毛巾给我擦去脸上的汗珠。我大口喘着气,高高挥动着手中的试卷说:“爸爸,我得了100分呢!”爸爸接过试卷,看到大大的“100”分,乐得合不拢嘴。我坐在爸爸身旁,只见他双手捧着茶杯,两眼却久久盯着试卷。透过杯中氤氲的热气,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又想起上学期的那一幕。
那次也和今天一样,我拿着刚发下来的68分的试卷,两腿像灌满铅似的,怎么也抬不起来,只好慢吞吞地一步一步往家挪。那一时期,妈妈出差,爸爸忙于工作每天很晚才回家,我就钻了这个空子,整天“不务正业”,玩得昏天黑地。这不,成绩降下来了,只考了68分。唉!幸好爸爸要很晚才回家,不然又要被臭骂一顿。
推开家门,始料未及的是,爸爸竟坐在沙发上看报。我惊呆了。爸爸见到我,放下手中冒着香气的茶杯,笑着说:“我今天推掉了所有应酬,专门来家陪你!”他见我一脸惊讶,便走过来,拿起我手中的试卷。爸爸的表情一下子僵住了,接着就是一顿严厉的训斥,他的声音似乎整栋楼都能听得见。我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跑进自己的房间,趴在床上放声大哭。这眼泪有对自己的责备,但更多的是对父亲的不满,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来没有如此严厉。我有种莫名的伤感,心里竟有些怨恨父亲。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父亲训斥我的情形。泪水涌出了眼眶。忽然,一个身影走进屋来,把什么东西悄悄放地放在桌子上,又默默地走开了。我打开灯,桌子上放着一封信。爸爸居然给我写了一封信!打开信,爸爸那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对不起!然儿,今天爸爸太冲动了,不该如此大声训斥你。但你要知道,爸爸对你的期望很大,你这样的学习状况确实让爸爸很失望。是呀,你学习退步,爸爸有很大的责任,从今以后,我每天晚上都会回家陪你学习。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我的泪水又禁不住涌了出来。是我不好好学习,惹爸爸生气,爸爸还要自责;爸爸工作那么忙,还要为我的学习操心,而我还在怨恨爸爸,我真不是个好女儿!从那天起,爸爸每天都陪着我,我的各科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依然,依然,发什么呆呀!”爸爸笑眯眯地说:“尝到收获的快乐了吧!”说完又津津有味地喝了一大口茶。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我在去外公家的路上,听着周董的《爷爷泡的茶》,透过车窗,景物从眼前飘过。小时候的回忆,也仿佛这景色,从我眼前快速地飞过,那个在外公家的美好时光,那个稚嫩的我迈着滑稽的步子跑到茶几前,小心翼翼地捧着茶杯,一口一口慢慢啜着,在袅袅烟雾中看着外公的笑脸……
中午吃完午饭,我依旧在茶几旁坐下,听着歌,静静地等待着外公煮水,泡茶。水煮好后外公并没有立即开始泡茶,记得以前外公跟我说过,这是为了使水的温度适合茶叶,不会使茶一开始太浓,也不会使茶最后太淡。不久,外公拿起水壶,将茶具全部过了一遍,这叫温具。然后拿起单枞茶,将茶叶放到茶壶中,他的动作像风吹过稻田一般轻柔,仿佛怕损伤到茶叶一般。随后,外公又将壶中的水倒入茶壶里,还上下抖了三下,第一壶茶是不能喝的,所以外公把茶倒掉,使茶杯里先留下茶的清香。最后,外公再一次拿起茶壶,将茶杯斟满茶水。
耳机里依然是周董熟悉的歌声“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茶,那是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满是故事的手。低头,我看着茶色,这介于黄和绿之间的颜色,抿一口,一股茶的清香如同仙气一般,茶那略苦的味道代替了口中米饭所残留的味道,留下了满口茶香。我抬起头,外公像小时候一样笑眯眯地看着我,我仿佛尝到了一种许久不曾尝到的、熟悉的味道。
我拔掉耳机,又央求外公讲他年轻时的故事。外公年轻时是个到处奔波的捕蛇人,到过很多地方,几乎走遍全国,但他却没时间停下脚步观赏风景,为了生活他奔波在草莽间深山里。外公去过湖南,他告诉我,那里的山都像一个个鸡笼一样,不高,却被绿树覆盖。有时他开摩托车去捕蛇或卖蛇,夜里只能在摩托车狭小的座垫上休息,和风餐露宿没什么两样,有时外公杀蛇泡蛇酒,干活干到很晚,外公总是喜欢在身边放上一杯茶,累了困了就品口茶,提提神,再继续工作。茶一直陪伴着奋斗的外公,也见证了一个大家庭从弱小到繁盛。
接过爷爷递过来的茶,我小心地将发烫的杯子放在唇边,透过圆润的杯子,我仔细端详着眼前的爷爷,已不是当年健壮的中年人,他头上的青丝已变成了银发。脸上爬满的皱纹,像被千年风沙侵蚀了的岩石一般,但笑容依旧,那双曾经将我抱起的大手,那双满是老茧的大手……依然是熟悉的味道,不曾远去。是了!是家的味道,是小时候的家。是小时候自由自在的与哥哥姐姐玩耍,能天天喝到外公泡的茶的地方。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他满头白发……”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想起在远方却又仿佛在身边的外公,想起外公泡的茶,想起那个熟悉的家。茶略带苦涩的味道,带着对外公的思念,在我心中蔓延……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龙井茶的形态:春茶中的特级西湖龙井、浙江龙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浓醇;叶底嫩绿,尚完整。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降,外形色泽由嫩绿一青绿一墨绿,茶身由小到大,茶条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转向浓粗,四级茶开始有粗昧;叶底由嫩芽转向对夹叶,色泽由嫩黄一青绿一黄褐。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或深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汤色黄亮,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总体品质比同级春茶差得多。
龙井茶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著称。即色泽鲜绿,香气芬芳,滋味醇甘,外形扁平、光洁、秀美。龙井茶的绿色,是一种视觉所及的复合色泽,特别是叶绿素的形成和叶绿素A、B以及黄绿素的组合,受特定生态条件下的光照和特殊的工艺影响,形成了“绿无垠,醒目又醉人”的色艺特点。龙井茶的清香,幽而不俗,沁人肺腑,隽味独特。其多酚类及儿茶素的组成,含量及组合结构,相对平衡协调,加之高浓度的含氮化合物代谢相配合,茶氨酸、谷氨酸含量较高,是形成龙井茶滋味的物质基础。
龙井茶的种类可有很多哦:在1949年后,就分成三个品种:有狮峰龙井有梅坞龙井还有西湖龙井。狮峰龙井品质最佳,香气持久,梅坞龙井外形挺秀,西湖龙井叶质肥嫩,香气稍逊。最为粗的划分是把龙井分成两类:西湖龙井、浙江龙井。以前,只有西湖地区的狮峰、梅家坞、云溪、虎跑等地产的茶叫龙井,杭州周边其他地区产的茶叫旗枪,龙井与旗枪价格相差很大。80年代中期茶叶市场放开以后,新昌、温州、富阳等地产的茶也分别叫起了“龙井”,浙江省茶叶公司把西湖以外地区产的“龙井”统称“浙江龙井”。这样龙井的产量就大大增加了。
要有正确的方法才能好好的品味这龙井茶:用低水温和两段冲泡法;水温宜在80度左右.冲泡时转动手腕,让水沿内杯壁四周流入,约倒满容器总容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再以双手持杯,微微画园摇动,让干茶得以充分浸润舒展,使茶的内含物溶出。(浸泡时间约一分钟左右)再以手腕之力用凤凰三点头泡茶法将水壶下倾上提三次,利用水的冲力使杯中的茶叶上下翻动,这样冲泡,茶汤浓度才能完全均匀同时,凤凰三点头冲茶法,好比主人向客人施鞠躬礼,表示观迎和敬意。
喝了龙井茶对人类有好处:它可以抗衰老,它也可以用来做化妆品的原料,是非常有用的一个东西,对人的身体是有非常大的好处。
与茶相识,那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父亲特别爱喝茶,有客人来,泡茶,有朋友来,泡茶,有街坊来,泡茶,没有人来的时候,也泡茶,泡了茶自己一个人喝。
后来稍大一点,我便经常跟着喝,其实那个时代北方的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好茶,多是一些很普通的茉莉花,偶尔父亲会买点绿茶,已经是非常的奢侈。那时候少年不知愁滋味,喝茶更多的觉得是一种陪伴。
有时候听父亲和朋友们高谈阔论,天南地北的神聊,有时候我们父子面对面,父亲会教我一些顺口溜般的儿歌,后来才知道我小时候背的那么多顺口溜原来是唐诗宋词。那个时候感觉父亲很渊博,似乎天文地理无所不能。那个时候感觉喝茶只不过是聊天的一种陪衬。
与茶相知,那是我毕业后在北京一家报社做编辑。办公室从来不断茶叶,很多客户、朋友都给送茶,龙井,碧螺春、铁观音、大红袍、等等,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好茶。报社也经常发茶叶,甚至多的我都喝不完,遗憾的是父亲在我大二时候已经去世了,不能和我共享这人间美味。
在那个还算不错的条件下,我学会了讲究,茶具,茶道。我有各色茶具,泡什么茶用什么茶具,各种茶怎么泡才能泡出最佳的效果。我便和父亲当年那样,呼朋唤友的来品茶,展示我的茶艺。
那时候学会了把玩紫砂壶,社会很现实,知道我喜欢紫砂壶,于是我收到了和好几把精美的紫砂壶。我喜欢附庸风雅,名人字画,也收到一些名人字画,一部分是结交的书画界的朋友,一部分是朋友买来送给我的。那时候喝茶,是一种交际。
与茶相交,是我离开报社后。可能因为报社报道妨碍了一些人的利益,我和几个同事被迫离开了报社。幸得一位老师的极力举荐,我才得以到南方一个小城,给一位老人当助手。老人年岁已高,还有很多应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写东西。我的主要任务就是给老人写东西,老人在再整理一下,以便发表,或者演讲,或者学术讨论。
小城是我的异乡,却茶的故乡,我能喝到地地道道的乌龙茶。有时间我还会到不同的茶农那儿,看茶农怎么制茶,品当地的茶叶,和茶农聊天。在茶农简朴的茶具里,也能喝的飘飘若仙。知道了喝茶在于品味。茶农给我讲为什么乌龙茶每一泡都要毕浆,因为这样才能品味到茶叶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茶香。喝茶和人生一样,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茶香,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滋味。
与茶相溶。老人去世后,我又一次失业。我学会了一个人喝茶,一个人默默的坐着,漫不经心的品味着一泡又一泡的茶叶。由淡到浓,由浓到淡。人生何尝不是?
我喜欢喝饮料,也喜欢喝奶茶,还喜欢喝牛奶,但去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慢慢地喜欢上了喝茶。茶香,虽然不似酒香那么浓烈扑鼻,它浅尝苦涩,但回味甘甜,只有当你慢慢用心地品味时,才能发现蕴含其中的淡淡清香。父爱就如这茶水一样,看似清淡,但品时有味,每当我喝茶时,父爱所有的记忆就会在茶香的缭绕里,开始静静绽放。
记得前年暑假的一个晚上,因为自己不小心摔倒,头部受到了剧烈的撞击,我不得不住进了医院,医生说是要留院观察一个月。这一个月里我只能躺在床上静养,不能随意活动,所以医生嘱咐我只能吃容易消化的东西。“你妈妈照顾人比较细心,就留下来陪你吧,做饭、送饭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交给我吧!”爸爸在说这话时,就像一个军人受领了神圣的任务一样自豪。
住院的一个月,刚好是单位工作任务最重的时候,爸爸每天白天坚持上完班,就匆匆忙忙往家赶去做饭,做完饭接着又往医院里送,经常连喘口气歇息的机会都没有。三伏的夏天里,骄阳当空,外面到处热得就像下了火苗一样,我躺在医院的病房里,感到尽管空调呼呼地吹个不停,似乎也快要挡不住外面阵阵热浪的冲击。可是,爸爸却每天却来来好几趟骑着自行车行走在单位、家庭、医院好几公里的路上,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累。有好几次晚上爸爸要加班,总是要等我输完液,看着我睡着了,才放心地回到办公室,忙完工作天不亮又赶到了医院。特别让我感动和意外的是,一个从来没做过饭,基本上没下过厨的人,每次都能给我带来可口却不重样的饭菜。我总以为是爸爸从餐馆里买来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爸爸怕我吃不好,又怕外面的饭菜不合我口,每顿饭都是从美食网上现学现做,有的菜还是向邻居虚心“学艺”做出来的。爸爸每顿饭做得很用心,蔬菜切得很碎,粥煮得很烂,而我也吃得津津有味。看着每天爸爸顶着烈日为我忙来忙去,看着爸爸那经常湿透从来没干过的衬衫,一股强大的内疚和惭愧涌上了我的心头。
我的爸爸是一名军人,由于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加点,几乎很少有时间来陪我,所以我有时总是羡慕别人的爸爸,羡慕别人爸爸陪着孩子去游玩,羡慕别人爸爸陪着孩子做作业,而我的爸爸似乎不称职一样,所以在生活中我有意无地地忽略了父爱的存在。可是,在住院的这一个月里,我才深深地体会到,爸爸在为国家牺牲奉献的同时,也在默默地为我撑起了一把遮风挡雨的“伞”,让我感到了父爱虽然寂静无声,却同母爱一样伟大、无私和厚重!
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暖暖的一份真情,虽然清清淡淡,但细细斟酌,慢慢品味,才会知其味。
春天是温柔的,花花草草都喜爱春天,每到了春天,山山皆春色,树树换新衣,小草也从地里探出了头来。迎着朝阳,我独自一人挎着篮子来到山里,早晨的露水打湿了裤脚。有一种鹰在森林里叫着,空谷传响。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在那里叽叽喳喳的叫着,千音成韵。听说漫山遍野的迎春花香,我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山神爷爷,我来了。”看着这漫山遍野的好茶叶,我会意地笑了,那嫩嫩的茶叶包裹了一层薄薄的露水,还有一滴露珠停留在叶尖上迟迟不肯离开,我小心翼翼的将他们摘下,装进小篮子里面,直到篮子装满,太阳已经当空照,我擦了擦脸上的汗珠,谢了山神爷爷的恩惠,便离开了。
那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前的事情了,对于那茶叶的去向我也不怎么清楚,反正我把他们交给奶奶了。
炎炎夏日,太阳似火球炽热般烘烤着大地,天如同一个大蒸笼罩着大地,知了有一声妹一声地叫着。每天早上写写作业,下午便是炎热难忍,我吃完饭后,看一两篇别人写的文章,便在房间里休息一番后,手持一把折扇,在窗台下写写文章,晚上继续写作业,睡前修改一下白天写好的文章,这便是愉快而充实的一天。
这天傍晚时分,天呈金黄色,找着大地也是金黄色的,不久后,倾盆大雨便莅临于世,滂滂沱沱。我顿感清凉,把下午的炎热抛到了九霄云外,雨势渐渐稳定下来,我打开窗户,任凭被雨湿润透了的凉风吹进来,倾尽我的每一个毛孔。随着雨的旋律,我有节奏的舞动着笔。
这时奶奶走了进来,大概是我太投入,没有察觉到奶奶的到来,她将一个碗放了下来,我才察觉到奶奶的到来,我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说:“奶奶,您有什么事要找我帮忙吗?”
奶奶的手指向了那碗,慈爱地说:“小春辛苦啦,奶奶来给你送点东西。”我的眼球随着奶奶的手指移动,我看看那碗,道:“这碗里装的是茶吗?”
奶奶点了点头,从奶奶的眼光里,她不用说什么我都知道她十分希望我喝下他,我端起那碗茶,先猛地喝了一口,天哪!这是什么仙露琼浆!只觉一股清凉直涌喉口,还有一股清香沁入心脾。舌头有些微麻,略有苦涩,但还伴随着若有若无的香甜。此等佳酿美哉!美哉!
奶奶哈哈大笑,道:“小春不记得了吗?这时春天时小春上山亲自采来的露茶呀。”
我恍然大悟,这才想起那天上山采茶叶的事情。我谢了奶奶的茶,奶奶不想打扰我写作业,便先去休息了。
剩下的茶,我便慢慢细品,在加上这如此雨境,惬意极了。如此盛夏,不论多么的炎热,也赢不过奶奶送来的一碗清茶。
从7月17日开始,正式进入了三伏天,温州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城乡的大街小巷又摆起了伏茶供应点。一个帐篷,一个伏茶桶,几个义工,许多茶杯,就这样,爱心伏茶一杯接一杯,为陌生人送上一份清凉。我家前面的渡轮码头就有一个伏茶供应点。
下午,我去篮球培训的路上,正好经过这里。我看见一位清洁工,头戴一顶破帽子,穿着一件橘红背心,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被烈日晒得黝黑黝黑的脸上淌着汗水。他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吃力地拉着一辆垃圾车,垃圾已装得满满的。
伏茶点的志愿者看到了,马上端着一杯伏茶,走到清洁工前面,说:“来!喝杯茶,歇一会儿!”只听见“咕咚咕咚”的声音,他一口气喝完了那杯伏茶。他用毛巾擦了把汗,顿时清凉了不少,向志愿者道谢后,继续工作去了。
之后,不断地有人来到伏茶供应点喝茶。每个人喝完了茶,嘴角都会轻轻往上扬,心满意足地离开。又有一个人走过来,这位老爷爷喝完伏茶以后,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停留在摊前。当我正纳闷的时候,只见老爷爷从口袋里掏出两张百元大钞,递给志愿者,说:“来,拿着,这样的行动必须大力支持啊。”
志愿者连连摆手,说:“老人家,我们是公益行动,这钱我们不能要,您的心意我们领了。”“你们一定要拿着,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老爷爷硬是将钱塞到志愿者手里。看老爷爷态度如此坚决,志愿者不好推辞,只好收了下来。询问了老爷爷的姓名以后,志愿者立刻在电脑显示屏上打出了几个红字:“×××捐款200元。”
我被眼前的一幕感动着,呆呆地立在原地。“小朋友,你来喝伏茶吧。”志愿者大哥哥拿出一个杯子,从伏茶桶里倒了一杯伏茶,递到我的前面。我赶紧接过杯子,闻着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喝了一大口。伏茶刚入口虽然有些苦味,但在这苦味之后,又有着一股甜丝丝的味道。听说,这伏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喝完以后,人顿时觉清凉许多,使人喝了还想喝,回味无穷。
我很快就喝完这杯伏茶,心里凉丝丝的。志愿者们在不停地忙碌着,个个汗流浃背,他们不顾酷暑炎热把清凉带给别人。我想我也该做点什么,摸摸口袋,正好有五十元,马上递过去给了那位志愿者哥哥。这也算是我的一份心意。等我再长大些,我也要来当志愿者。
当我回家的时候,又路过伏茶供应点。我看到了电脑显示屏上,滚动着很多人的名字和捐款金额,有些还是佚名的,做好事不留名啊。这不停滚动的屏幕,传递着无限的爱。
我的家乡成都在“茶”方面,自古就冠于神州呢!茶的祖籍在四川,成都的茶业自是长盛不衰,成都的“盖碗茶”更是名满天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都市的茶坊很难见到“盖碗茶”了,在成都市里,现在的人民公园“鹤鸣”茶庄、锦江剧场的“悦来”茶社还是盖碗茶。正当我为盖碗茶的消失而伤感的时候,爸爸说我们家就有一套盖碗,我就嚷着要爸爸教我泡“盖碗儿茶”。
当那套盖碗出现时,我不禁眼前一亮—这由茶盖、茶碗、茶船组成的茶具是仿青花瓷的,绘有连枝团花图,真是将茶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茶船,名副其实,船边象鸟儿展开的双翅,整个茶船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它稳稳地托住了茶碗;而茶碗上大下小,稳坐在茶船中间,既像船舱又像花蕊,优雅而轻盈;茶盖如穹庐,覆盖在茶碗上,盖住了茶水的热气与茶叶的清香,茶该顶端有个小圈,爸爸说,以前茶馆的伙计给客人沏茶后,就用小手指勾住小圈,轻快地往上一提,茶盖就稳稳当当地盖在茶碗上了。
爸爸准备好了茶具、茶叶和水,我迫不及待地就想泡茶了。爸爸不慌不忙地往茶碗里放了些“蒙顶甘露”,又慢慢地用小铁壶烧矿泉水,还唠叨着:“以前成都茶馆都用锦江河水。《茶经》有言开博体育,泡茶泉水为上,河水次之、井水为下。成都没有山泉水,却有冰雪融化的锦江水,茶馆就取锦江水泡茶,还要挂个河水香茶的招牌。九眼桥、万里桥边有很多茶馆,泡出的茶即香又甜呢,可现在啊……”我打断了爸爸的回忆,指着铁壶说“快,水开了”
爸爸提着小铁壶进了客厅,桌上的盖碗似乎也着急了等着迎接“甘露”。可爸爸只倒了一点水,就马上盖上了茶盖。他看着我迷惑的样子,解释说:“这是发茶,先让茶叶热热身,舒展一下,好让茶味儿更浓。”
不到半分钟,爸爸将“发茶”的水滤掉,又一次提起茶壶,开水在升腾的水汽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从壶嘴飞流直下到茶碗中,在茶碗里激起了一个漩涡,茶叶也飞快地旋转着。趁热气还未散尽,我要求自己来翻茶盖。爸爸立刻伸出手护着茶碗和茶船说:“只要你不打碎茶具就行。”我信心十足地伸出小指,勾住茶盖,一边叫着“茶馆的伙计上茶喽”,一边慢慢地让茶盖贴着茶碗“艰难”地往上爬。我心里有点紧张,缓缓且用劲地勾住茶盖,爸爸妈妈还看着我呢,我可不能打退堂鼓,我一咬牙,手指一扣,茶盖“当啷”一声扣在茶碗上了,还溅了一点热水在我手掌心,我惊慌地猛缩回了手,爸爸竟幸灾乐祸地喝倒彩。
茶盖斜盖着,缕缕茶香从缝隙溜了出来。我学着爸爸的样子,端起茶船,捏着茶盖在水面上拂了拂(虽然没有茉莉花,嘿!),轻轻地啜了一口,顿时,茶叶淡淡的清香在我口中袅袅散开。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轩辕帝有所惑。
曰:道之不知也。于其食饮则失节,于其起居则无常开博体育,故形神相异,不得度百岁而去也。
每至清明,偶尔会见祖宗安眠的山头上新添几个小丘。而听长辈言,入土的大抵都六七十年纪,好像没有过百的。遂想起幼时读的《黄帝内经》,除却百科全书式的“过百”之道,还数开头“素问”篇最引人。“昔在黄帝……长而敦敏”,想必读过《内经》的人都曾为这“敦敏”二字驻足回味些许吧。其曰忠厚、勤勉,在我看来足以概括全文。
每至清明,快入土的带着玩儿土的和地里翻土的,放炮“炸醒”先入土的,称为祭祖。而清明于我,却少有这些烟火气。像我一想到《内经》,总为“敦敏”震撼、感动莫名,一想到清明我就想起外婆和她的蒲公英茶。
外婆手中有一把左右旋舞的镰刀,“为天用斩不平‘草’”,成捆地砍下杂乱缠生在祖坟上的野蒲公英。往往汁浸津撒,发出奇异的艾草般芬芳的草汁沾满锈迹斑斑的镰刀,气息勾魂摄魄。死神之镰也不过如此吧?
“即使是乌托邦,我(死神)也存在。”那把镰刀确如死神一般,轻易取走人的时光。外婆已垂垂老矣,她的镰刀久未拿起,她“敦敏”不再,祖坟上未斩尽之野草,今已亭亭如盖也。
多久没尝过了,外婆为我斩下、晒干、冲泡的蒲公英。那绵柔甘醇滋味至今绕转舌上,余味长存,而造出它的“敦敏”却已不在。不禁又想起那个清明,我曾听长辈讲起早已逝去的祖父,那时候立志成为他那样坚毅方刚的大丈夫。我学祖父用冷水冲澡、每日晨练,希望和他一般体魄强悍,但不久却因为辛苦,觉得没必要,心乃不诚,炼体终无果。
如今,终于能窥“敦敏”之一二,明白少壮可贵,自持炼体不懈逾年矣,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筋骨日坚,血肉日壮,甚于昔日祖辈。
祖父丧于天灾,非如此,其得“敦敏”之道,体魄雄壮,心性忠厚,何愁不“过百”。所谓“敦敏”,祖辈理解为内敦而外敏,作为了家训。而外婆丢掉了“外敏”,不事养生自持,今人已衰。由此观之,亦可说失其“敦敏”也。
《内经》原是外婆教我所读,“敦敏”之家训从此传给了我。当年我忘弃祖训、不得“敦敏”,外婆总是端来一杯温凉的蒲公英茶,冲洗我的浮躁。那教给我“敦敏”的味道,虽多年而难忘!
今次,我终于拾回了祖辈们未能坚守到底的家训。愿我与后人如蒲公英般,虽乘风行之千里,各至异处,却生长如一,“敦敏”如故。
秋日的午后,坐在阳台上,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耳机里正播放着周杰伦的《喝着爷爷泡的茶》,双眼微眯,脑海中又浮现出爷爷泡茶的情景,陷入了沉思……
我的学前时光是在老家的村子度过的。奶奶每天早上上街帮妈妈看店铺,下午五点才回来,因此,我大多数时间是和爷爷度过的。爷爷早年生过场大病,动过刀,手术后遗症带给他的是一张永远歪斜的嘴。我觉得爷爷的样子很有趣,还时常模仿,爷爷总是笑着说:“很像!”可不知怎么,现在再怎么学也不像了。
那时候,爷爷和奶奶还坐着五亩多的田地,爷爷去干活,都会把我这“拖油瓶”带上。爷爷弯腰锄地,我却在田边和昆虫嬉戏。玩累了,跑去爷爷跟前,爷爷便会放下锄头,用那双尽是老茧的手揉揉我的脑袋,然后把水壶递给我,“咕咚咕咚”水壶便见了底儿。每次都是这样,年幼的我总是把水先喝完,却没有看到爷爷汗如雨下的脸。把空空如也的水壶递给爷爷,爷爷总是笑着问我:“好喝吗?”也许是玩累了,再难吃的东西也是香的,我扬起笑脸:“好喝!”虽然,那只是白开水。
后来,我上幼儿园,奶奶在家照顾我,爷爷却只守着那片天。每个双休日,我都会回家看爷爷,还是白开水,我却再也尝不出好喝的味道了。爷爷也许发现了吧。有一次,我发现水里有一丝甜味,疑惑地看着爷爷。爷爷还是笑着说:“就知道你喜欢吃甜的,我特意加了蜂蜜在里面。好喝吗?” “好喝!”还是那样温暖的话语,还是那样开心地回答,只是手里拿着的,却是泛着微黄的蜂蜜水。
上小学时,叔叔添了儿子,爷爷不得不去山东照顾我的小堂弟。从此,双休日里我便感觉心中空空的,很怀念爷爷的蜂蜜水。喝着妈妈泡的,同样香甜的蜂蜜水,却总感觉不一样。
前年暑假,我去山东看看爷爷。这时才发现,爷爷似乎老了许多,斑白的双鬓,微驼的脊背,我不禁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又想起童年往事,不觉感叹“岁月催人老”。我已长这么大了,不知当年爷爷泡的茶,味道还在不在。我问爷爷讨水喝,不想,爷爷端给我的,竟是一杯菊花茶,几片山楂和几颗枸杞沉在杯底,还有几朵银白的菊花飘在水面,再加上一个透亮的玻璃杯,显得格外的漂亮。我微微抿了一口,那茶水微苦中带着一丝清爽,还有山楂的酸味儿。爷爷笑着说:“菊花茶,清热解毒,好喝吗?” “好喝!”似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一愣,多年前,也是这样的对话:“好喝吗?” “好喝!”多年来,变的是爷爷泡的茶,不变的,是爷爷对我的疼爱。
我努力让思绪回笼,脑海中却不由的浮现出爷爷泡茶的情景。爷爷,什么时候,能喝一杯孙女儿为您泡的茶呢?
我是笑笑阿姨家的常客,每每坐到沙发上,眼前总是放置着一套精致的茶具,3-4只精巧的迷你茶杯,散发着阵阵茶香。端起,微微抿了一口茶,略有些苦,只是不知为何,却放不下。三五个好友谈笑间,那些远方的陌生的无助贫困家庭的故事就在笑笑阿姨沙哑嗓音中缓缓而出,走到了我们的面前。
在一个生活极其拮据的家庭里,一对50多岁的老夫妇在经历了痛失爱子的痛苦后,却收养了一个陌生的四岁半的小女孩—妞妞。可不幸接踵而至,妞妞的养母被查出患有胃癌。在他们倾家荡产治疗养母之时,苍天闭眼,痛苦再次降临,妞妞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们的家庭几乎崩溃。笑笑阿姨在得知了妞妞的不幸后,立刻行动了起来。在身边好友中筹资,筹集闲置玩具书籍,四处联系寻找最好的医资。,当笑笑阿姨四处奔波后亲自前往病房看望他们时,老夫妇泪流满面。他们充满歉疚,最朴实的呼唤着笑笑阿姨——恩人。笑笑阿姨浑身不自在,她温柔地斥责,只是一点微薄力量,哪来的恩人哪!
这只是笑笑阿姨帮助过许许多多的孩子中的一个,随着每周的聚会,8个月男孩,8岁男孩。,还有很多很多患有顽疾贫困儿童的故事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不禁回想起笑笑阿姨这个民间自主帮困团的成立: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朋友圈的力量,最终,在她的召集下,十个妈妈自愿组成了一个基金会。她是基金会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宣传者,所有的帮助对象、医患对接筹资汇款都由她筹划。为了真正帮助更多的儿童,她花了很多业余时间。本可以舒适的享受周末的她,却自己掏钱买机票,前往四川为缀学儿童送去希望。东奔西走的她,从来不顾自己的劳累,通过聚会,笑笑阿姨尽力说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她们的行动。自基金会成立以来,笑笑阿姨费心找到了需要她们帮助的儿童,坚持为孩子们捐款,寻找最好的医疗资源,甚至是高额自费前往他们的家乡。惊讶之余,我好奇地问,笑笑阿姨,你们帮助了多少孩子呢?阿姨淡淡的回答,不多,才十几个。过了一会儿,仿佛又想起了什么,阿姨呢喃道,要是能让更多的孩子恢复健康,该有多好啊!
每个周末,总有三五个朋友聚在笑笑阿姨家。细细品茶之余,畅谈我们美好生活之际,听阿姨述说着那些陌生患病儿童的故事。因为阿姨的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行动。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笔触传递爱的故能量,医生用自己的精湛医术为他们恢复健康,生活宽裕的朋友持续捐献出自己的资金。我静静地坐着,凝望着清澈的茶水。一杯茶,两杯茶,三杯茶。在袅袅的余香之中,我仿佛品到了些什么。只有真正品懂笑笑阿姨的茶道的人,才能理解这杯茶所传递的,包含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