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博体育对茶文化的看法十篇
开博体育茶有很多中形式来表达,例如:茶俗、茶艺和茶礼等等方面。我们可以从人民生产茶叶和消费茶叶的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茶叶的行为文化。我国在宋代的时候,就有敬茶这么一回事,由此可以看出这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礼节。在古代,人们也会寄茶来表达思念之情,也有用茶来当做聘礼,也会用茶来经佛祖,或者用茶来祭祀。在全国各地,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人们会依据各地不同的习俗表现出不同的茶文化和茶艺术。我们还可以从茶叶的心态行为出发点来看,所体现出一些思维方式方法和对世界、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在品茶的时候所体味的意境,由此展开联想,那些遐想值得人回味深思。同时茶文化还可以上升到哲学方面,与处世道理相关联,这称之为茶道,这是茶文化中最重要的、最高层次的、最核心的部分。
我国的茶文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看到这些影响,例如:饮茶的方法、饮茶的文化等等,由此可见,茶文化对西方的生活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在英国就有全世界都知道的英式下午茶,这样的一个习俗一直存在到现在,应该人喜欢在下午和网上的时候喝茶,他们有时候会和朋友一起饮茶。在荷兰上演的喜剧《茶迷贵夫人》轰动十分剧烈,影响了整个欧洲的风俗。同时还可以发现,茶室竟然成了单身女子和朋友见面的重要场所。当然茶文化在英国的文化中担任着中角色。美国是咖啡王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却有一半的人饮茶,还有波士顿的倾茶事件,可想而知,茶文化对美国的影响也比较深远。茶在世界各国风靡,是无酒精的饮品,中国的茶文化孕育出了各国的茶文化。饮茶的人不分地区,不分人群,不分信仰,就是因为有茶文化,才让世界联合起来,各种茶文化的学术交流,贸易的出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中西文化的交融,跨时空、跨地区的文化交流,透露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了茶文化的多姿多彩,可以看出茶在中西交流中起着重要角色。
茶文化对中国改革开放十分重要,同时也在推动国际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茶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加强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理论学习,真正发挥茶文化的作用,促进中西文化的结合。我国经常在国内外举办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例如:“茶文化节”、“茶叶展销会”、“茶叶交流学术会”等等。上海已经举办了很多届国际茶文化节,聚集了国内外很多国际友人,例如:美国、日本、韩国、法国等的各界人士,已经成为上海的一道美丽风景,是一种活动,是一种品牌,也是一种文化。根据各种统计,我们发现我国发动了很多跟茶叶有关的活动,例如:茶叶文化节、茶叶展销大会、名茶评比大赛、茶叶拍卖会等一系列跟茶文化有关的活动与节日。我们可以通过茶文化节,增进国内外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世界各国更加了解我国,也能够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弘扬,促进茶事业的发展。
在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较为频繁,社会急需英语专业的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英语教学成为了目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英语,就需要使学生对异域文化进行认知和了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以说,文化植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分离的统一关系。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满足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而文化可以通过语言来进行传播和发扬,由此可见,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另外一个方面,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文化也在逐渐发展,所以说,文化包含了所有的语言。从这样两个方面来看,文化和语言之间相互依存,具有统一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语言的交流来学习相应的文化知识,也可以通过文化知识来创造出相应的语言,这样看来,要想对某种语言进行学习,就需要对其文化进行足够深刻的了解,英语学习也是一样,人们如果想要学习好英语,就需要对英国的文化进行相应的了解,通过对文化的背景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解,才能够从文化中发掘出想要学习的语言,从而完成对语言的学习。因此,在我国的英语教学当中,需要教师对其文化进行相应的讲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同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在对文化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来进行讲解,尤其是对我国与英国两个国家中所具有的文化内容进行差异的比较,才能凸显出语言的差异性。其中,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内容。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目前,在我国的各个区域,都有其代表的茶叶种类,比如武夷山大红袍、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和信阳毛尖等,这些都是我国著名的茶叶种类,茶叶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茶的发展当中,由于其本身的特点,逐渐演变成为了我国历史有的茶文化,其中,茶文化的繁荣时期是在我国的唐宋时期,当时不管是远在庙堂还是平民百姓家,茶都成为了当时人们最为喜爱的饮品之一,相应的茶活动也频繁举办,比如茶歌和功夫茶道等,并且在当时的朝代中,有关于茶的诗词数不胜数,其总量在2000首以上,使我国的茶文化更加灿烂夺目。直到现在,随着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茶文化也被世界各国所认识,目前,茶成为了世界上的三大饮料之一,由此可见茶的魅力所在。在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当中,随着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茶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中的优秀文化,逐渐被国外所接受,在英国的十八世纪之前,茶在当时的国家中还属于比较新鲜的东西,英国人们对茶的了解也非常少,通常情况下,茶是作为一种昂贵的饮料,出现在英国贵族当中。在十八世纪之后,随着两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国开始从我国进口茶叶,使的饮茶的活动在英国大部分地区开始风靡起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茶叶在英国也逐渐普及,作为一种无酒精的饮料,茶叶在英国人民的生活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到如今,80%的英国居民每天都在饮茶,英国对茶叶的消费量和进口量,远远超过了别的国家,由此可见英国人对茶叶的青睐。虽然我国和英国的茶叶消费量较多,但是由于两国人们生活习惯、信仰和地域的不同,使得两国的茶文化也各有不同,这一点可以从两国所消耗茶叶的品种、茶叶的饮用方式和饮茶的时间等三个方面中可以看出。首先是两国所消耗茶叶的品种,英国人喜欢喝红茶,所以红茶的消耗量和进口量较多,而我国的大部分人民比较喜欢喝绿茶,就目前茶叶的出口量来说,虽然对英国所出口的红茶量仍然占据着领先的位置,但是绿茶的出口量也在逐渐增多,这说明英国人对绿茶开始逐渐的喜爱;另外是在茶叶的饮用方式上来说,我国人们在饮茶的时候,不加入任何的调料,讲究享受茶叶的原汁原味,而英国人在饮茶的时候,喜欢在茶叶中加入牛奶和糖等调味品,搅拌均匀之后才开始饮用;尤其是饮茶的时间,我国人们认为绿茶清新淡雅,在饭后饮茶的话,有助于身体健康,而英国人的饮茶时间一般分为上午茶和下午茶,通常是以一种休闲的方式和心情来饮茶。从上述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中西茶文化的差别。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与国外的文化、商业交流也逐渐增多,在交流的过程中开博体育,需要语言作为交流的载体,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促进两国的合作,英语作为全球各国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语言,社会中急需英语专业的优秀人才,以此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视对英语的教学,但是由于英语单词和语法与汉语的相差过大、教学方法过于滞后等情况,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在英语教学中植入文化之后,这一现象得到了巨大的改变。从之前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学好英语,就需要从西方的文化发展入手,通过对西方文化的认知,了解西方文化的发展情况,其中文化包括文化的背景和文化的内涵,人们需要对西方文化中的显著特点进行了解,并且与我国文化进行相互比较,才能对英语进行深刻的认知和掌握。英语的背景就是西方的文化知识,对英语的学习其实就是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语言服务于文化,文化创造出语言,明白了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掌握其中规律。所以说,在高校英语语言学习中,文化的植入是非常有必要的,英语教师通过将西方文化融入于英语教学当中,就能够发现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西方文化的讲解,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英语学习的规律,并且能把所学习到的内容进行灵活运用。
文化教学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高校英语教学是一件长期复杂的任务,所以说,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植入文化教学需要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这些方法包括以下几种:首先英语语言教师应该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但是不能完全舍弃原来的英语教学方法,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通过对西方文化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作用。在英语教学当中,应当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的相互融合,才能完成整个英语教学内容。英语教师应该对西方文化和我国文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通过两种文化的相互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这种差异中体会到两种文化所蕴含的不同价值观念,改变学生原先对文化的认知过程,形成一种全新的英语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英语教师不可操之过急,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对于学生英语基础的培养可以利用原先的英语教学方法,先使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的单词和语法进行熟悉,然后逐步引导,在引导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这种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就可以将这种文化差异的内涵融入进去,摆脱由于汉语语言和英语语言的不同特点,而产生的学习困境,在学生的学习当中,西方的文化不断的浮现在脑海当中,逐渐和英语语言学习融合到一块,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以致用的效果,可以在进行英语听力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其中的一些新词汇,加入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当中,使学生逐渐形成这样一种学习思维模式。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中西方的茶文化进行对比,使学生用英语来阐述其中的差异性,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文化的植入效果;最后,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先对其中有关中西文化的词汇进行表明注释,并且对整个文章的框架进行整体的把握,对其中涉及到中西文化差异的部分,进行特别标注,使这些词汇能和文章联系到一起,这些都是英语教师在利用全新的文化植入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有了充足的课前准备,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种文化差异,来进行英语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英语运用能力,这样就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通过对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叙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为例,以此来表明文化植入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最后,对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植入文化教学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描述。从这些论述内容中,我们可以从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中看出,这种文化差异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英语,提高整体的英语水平,从而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
[1]闫凤霞.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植入[J].福建茶叶,2016(3):313—314.
[2]罗明燕.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茶文化的异同[J].福建茶叶,2016(3):129—132.
[3]姚驰.基于中英茶文化差异解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福建茶叶,2016(3):275-276.
公元2015年,岁在乙未,节序清秋,中华煎茶道南山流众弟子齐聚于东岳泰山,仅以炉香,茶汤,素琴,山花,行秋季祭祀茶礼于降魔藏禅师座下!
中华煎茶道,最初由唐代降魔藏禅师提倡,距今已过了1200年。降魔藏禅师在泰山大兴禅宗,教授僧众坐禅、煎茶之道,从此茶禅之风大兴,从泰山之巅一直传播到长安,继而风靡大江南北,并远渡朝鲜,东传日本,以彰显我中华传统文化之道统与教化。此后楚人陆羽著《茶经》,弘扬煎茶道,被后人尊奉为茶圣。
宋代以降,煎茶道消亡,抹茶道东传日本,被奉为日本文化之核心。在大陆反而沉溺消亡,令人叹惋不已。今恭逢盛世,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继承自唐宋以来煎茶道正统,我们南山流弟子齐聚于泰山之下,相会在降魔藏禅师当年坐禅煎茶之地,行中华煎茶道之雅集,使失传千年的中华煎茶道重现于当今天下,意义尤其深远。
在这样一个庄严的时刻,在这样一个神圣之道场,祈愿各位茶人悉能静心安坐,细细品味一碗茶汤的真实滋味,感受唐宋时期中华文明的荣耀与尊严,在水声茶香中领悟禅悦之味,使我等生命得以庄严圆满。
学煎茶之人,各行各业皆有,茶是来自中国的饮料,发于神农解毒,后于宫廷、文人、士大夫中流传,
每当下来,慢慢地煎一釜水,听水声汩汩,看茶叶在水中醒来、舒展、浮沉、重生……再捧起那一盏茶,沉沉的暖暖的,煎茶的过程,也是心灵醒来、舒展、重生的过程,每一次煎茶都让自己更贴近传统,更贴近内心。
因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在黄山屯蒙学舍学习,知道了马老师的煎茶道,一开始是上的茶禅共修班,通过几天的修习,正坐,折叠茶巾,能让自己的心慢慢静下来,沉淀下来,对马老师的这套煎茶道也更感兴趣,尤其是在知道我们泰山就是中华煎茶道的祖庭,很自豪,也更加想修习好煎茶道,能把煎茶道弘扬得更广。
我的性子是比较急躁的,通过修习茶道,练习正坐,在生活中,我现在可以做到让自己说话的速度更慢一些,对人对事更耐心更包容 。
十年前,我取得了国家二级茶艺师和二级评茶师的资格证书,也开过一年多茶馆,后来因为工作原因转让了,但是,在那时,我就发觉茶艺表演已经不能满足我内心的需要了,在我看来,茶艺表演更多的是向外的,而茶道,让我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是向内的。
以往自己也喝茶,但是对茶,总有些漫不经心,就是一种中国的传统饮品嘛。学习煎茶道后,每当下来,慢慢地煎一釜水,听水声汩汩,看茶叶在水中醒来、舒展、浮沉、重生……再捧起那一盏茶,沉沉的暖暖的,煎茶的过程,也是心灵醒来、舒展、重生的过程,每一次煎茶都让自己更贴近传统,更贴近内心。
煎茶道的修习,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更耐心更从容,茶道的修习,茶人的修习,是一生的功课。
在马老师的课上,看到了很多的茶道器具,它们或精美或古朴,或大气或精致,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审美境界,现在普通的茶具店铺里,已经很难找到合眼缘的器物了。期待马老师可以为我们学人设计合适的器具。也想多走走多看看,多发现一些美的传统的茶道器具。
在中级班我们修习了唐代煎茶法,对马老师提到的宋代点茶法很感兴趣,也希望能继续跟着马老师修习点茶道。
修习茶道这么久,今日若有老友来访,当为她煮一釜泰山水,泡一盏泰山茶,秋日天凉,再加一点儿盐,再加几片姜,茶汤柔滑,暖手暖心,共看窗外枫叶正红!
煎茶道既是茶的烹饮方式,也是茶道的修习过程,在煎茶道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一件事情用十年二十年,乃至一辈子,就能感受到它与自然之道一如的本质。
通过学佛的师兄推荐,我认识了泰安一支莲的周知一与孙慧群两位老师后,对他们办的课程比较认可,经过听马老师的一个公开课以后确认要学习中华煎茶道。平时见茶艺很多,没啥兴趣。早些年见识过家师演示禅茶,很殊胜,被摄受,所以普通茶艺或假茶道,吸引不了我。但马老师教授的东西不一样,感受得到马老师有修为,教授的东西是一生之精华,很少见,所以来学了。
通过对煎茶道一丝不苟的千百次训练,在心灵成长方面,收获了真正的自然与洒脱。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准备了全套煎茶道器具,时不时自己煎茶喝茶,玩得特别熟的,会邀请他们一起喝。
煎茶道既是茶的烹饮方式,也是茶道的修习过程,在煎茶道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一件事情用十年二十年,乃至一辈子,就能感受到它与自然之道一如的本质。
初步了解煎茶道后, 我最想要的是与唐宋时期一样器型与材质的煎茶器具,在普通的地方买不到这些东西,偶有一些零星的,可以拼配。
如果有一天老友来访,恰是同频的老友,自然是一起正坐,相对无言,一起享受当下煎的一碗茶汤。
茶不仅仅只是一个饮品而已,它更是一种修行的法门,通过煎茶的学习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更为简单纯净,让我们获得一颗纯净的心去看待世界,去感受大自然给予的美好!心中烦恼越来越少,喜悦越来越多!
在了解中华煎茶道前先是认识了马老师,跟马老师的结缘是两年前我在昆明学习香道,一位老师告诉我晚上有一位终南山过来的茶道老师做分享,因为特殊原因没有与马老师见面。可是这依旧没有剪断茶缘,昆明的老师把马老师的微信推送给我,开始微信了解了马老师的课程。通过学习煎茶道,对我的心灵有了更深层次的洗礼。马老师说:“修习茶道从正坐开始,从叠茶巾,从抹拭茶碗开始。”我很受启发,心灵的沉淀需要通过行为的标准化来提高到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时刻活在当下,时刻警醒觉察自己身体的细微变化。而且当心灵安静下来,看待生活中的人事物也更加明晰和包容了!
现在,我养成了东西归纳清晰整齐的习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每个物件都如茶具般细心对待。洗碗的时候似乎也不像从前那样,而是用心仔细地洗和擦拭。另外,我也会给予自己独处的时间,为自己煎茶。
通过煎茶道的学习,对茶的态度最大的变化是:茶不仅仅只是一个饮品而已,它更是一种修行的法门,通过煎茶的学习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更为简单纯净,让我们获得一颗纯净的心去看待世界,去感受大自然给予的美好!心中烦恼越来越少,喜悦越来越多!
茶本身是一种修习的法门,并且是与生活完全融合的,不论是用盖碗还是紫砂壶泡茶,更为重要的不是形式上的改变而是内在的质变,内在的清静与安详。煎茶道让我慢下来的不仅仅是每一个动作,而是遇事不急躁,不慌张。处事不计较,不生气。给予身边的一切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初步了解煎茶道后,最想要的是最能贴近自然和原始滋味的茶器具。在普通的茶器店铺、茶馆或茶城中目前尚未有配备的茶器具,但是相信还是可以找到相对匹配的茶器具。但是更加希望在未来能够制作一系列适合煎茶道的器具就太好不过了!
对煎茶道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我对宋代的点茶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马老师的带领下让我对茶文化历史的渊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让我明白日本茶道与中华茶道的渊源,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复兴中国茶文化的信心!
如果今天老友来访开博体育,我最想为他烹制一碗用心的茶汤,里面注入的是我对茶的珍惜与爱,还有对大自然的敬爱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心。
这几年,邹家驹把重心放在了对海外茶叶流变历史的研究上。如果关注本刊的读者一定会注意到,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我们新增了一个栏目“海国茶志”,就是邹家驹这些年在国外研究茶叶流变历史的系列文章,很多都是从宗教的角度去阐释。现在他每年都会有大半时间在国外呆着,除了旅行、游玩、越野、潜水、露营,更多的时间是在国外的各大图书馆搜集各种与茶叶有关的资料、照片,他自己买了扫描仪、打印机,看到有价值的资料就复印下来,看到有信息的图片就扫描下来。如果在外游玩,一看到茶壶之类的,他就会眼睛发光,首先用相机拍下来,再询问当地人茶壶的来历以及当地的饮茶习惯和茶叶发展史,今年9月中旬他去俄罗斯就在贝加尔湖地区发现一个树皮做的茶壶,赶紧拍了照片上微博,如果茶壶上还有些特别的花纹,他又要去琢磨这些花纹背后的文化意义了。
9月下旬我在昆明的邹记茶庄见到邹家驹先生,他刚从俄罗斯回来,并带回一个古老的俄罗斯煮茶壶,原理像老式火锅,中间中空的部分放炭火,四周盛茶水加热,下面有个水龙头,水煮沸后一扭龙头浓浓的茶水就流出来了,适合加奶加糖调饮,还能有效保温,在俄罗斯漫长的冬季里,这应该最能温暖人心了。邹家驹一边倒腾这个古老的金属大壶,一边开始了与我的交谈。
我们知道这些年您经常在国外游历,您在哪国的时间最多?能先介绍一下那个国家的饮茶习惯以及普洱茶在当地的接受程度吗?
邹家驹:我这几年在澳洲的时间比较多,澳大利亚人喝茶喜欢在茶中加一点桉叶。澳大利亚是桉树的故乡,有五六百种桉树品种,澳洲人对桉树有特别深的感情。有一次我在澳洲与当地人一起去野营,就看到他们用传统的方式饮茶,炉子支在下面烧火,上面的茶壶用一根棍棍穿着把儿吊在中间,当地人叫“棍棍茶”(BILLY TEA)。澳洲人因为大多是英国人的后代,所以是以喝红茶为主,后来有不少中国人到澳洲淘金,也把喝绿茶的习惯带到了澳洲,但主要集中在华人和华裔中。澳洲人喝茶的茶具相对原始,17世纪欧洲人发现澳洲大陆的时候,还是一片蛮荒之地,直到1901年才独立。澳洲人的生活方式比较粗犷,在野外的时候比较多,不像英国人从宫廷中形成并传播的宫廷式红茶文化。
这些年我也开始在澳洲做普洱茶,参加了几次他们的茶叶食品展,也发展了一些客户。因为普洱茶有降血脂的功能,对缓解便秘、脂肪肝都有一定的作用,一般来说有这方面健康需要的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普洱茶。普洱茶在国外的推广,想单纯从口感上来改变外国人喝红茶的习惯是很难的,只能从健康、功效的角度来作为突破口改变他们的饮茶习惯。我认为要想西方人接受普洱茶必须给他们一个理由,当然我说的普洱茶是指发过酵的普洱茶,从来不指生茶,如果单纯从文化的角度去传播,我认为是有难度的,因为中西方有很大的文化差异,西方文化是实证主义的,你说这个茶有健康功效,那就要拿出证据来。我在澳洲劝朋友喝茶,也只从功效的角度说,我让他们先做个实验,先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胆固醇、尿酸、血脂等等数据,喝上几个月普洱茶再去检查,如果这些数据降下来了,他们才会继续接着喝下去。但是这样的传播范围毕竟有限。
邹家驹:普洱茶在西方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法国,当然他们只认沱茶,并不是因为沱茶的文化怎样,而是因为70年代沱茶销到法国后,经过法国里昂大学、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等权威机构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内含物质中对血脂、尿酸、脂肪肝、便秘有一定功效,消费者饮用后确实有帮助,也就离不开了,所以法国人对普洱茶的接受程度是最广的。当他们接受普洱茶以后你再和他讲文化,他就听了。
另外还有一些文化方面的原因,法国人其实很早就接触到传统的普洱茶了,在清代的时候,法国的天主教传教士大力向外扩张,也有到云南传教的,传教士来到云南搜集到很多云南的民风民俗带回去,其中也包括了云南的茶叶,紧压茶的概念已经在那个时候传过去了,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铺垫了。我在一本外国书上看到一个情节,有三个法国人,他们在1897年的时候从河口进入云南,从红河走到思茅,路过李仙江,就碰到马锅头,描写了他们看到的沱茶。后来到思茅给一个当地人治病,别人为了感谢他们就送了些茶叶给他们,其中就有沱茶和饼茶。这些文字的描述就成为沱茶在法国的一种文化铺垫。
从70年代到现在,法国人一直都喝沱茶,只是现在改成了袋泡茶了,他们还喜欢各种口味的,如加进荔枝、玫瑰、人参、莲子等口味的茶,主体还是普洱茶,但是包装上一定要打上“云南沱茶(YunNan TuoCha)”光说普洱茶他们不知道。但是最近我发现情况有点变化,袋泡茶的订单减少了,紧茶的订单又增加了,我了解后才知道,今年欧洲经济环境不好,消费减缩,可茶不能不喝。一盒袋泡茶在法国要卖到4欧元以上,而紧压沱茶只要3.8欧元,但是袋泡茶只有50克一盒,紧压沱茶是100克一盒,相比之下紧压茶更划算。以前经济好的时候就不管那么多,袋泡茶方便就买袋泡茶。现在整个法国地区沱茶的销售我们公司产品的覆盖率达到了97%,平均每年出口量达 26万盒。法国所有的大小超市里长期都有我们的“云南沱茶”开博体育。同样重量的立顿茶只买2块多欧元,我们卖到4块多仍然有市场。欧洲超市的货品一般是摆上三天没有销量就会下架的,寸土寸金的地方。其实在西方社会,普洱茶大部分都是在华人中消费,只有法国是高鼻梁的洋人在喝,华人反而喝得少。
邹家驹:就我所知,德国也有人专门做过一个沱茶解酒的实验,因为德国人喜欢喝啤酒。每个人都喝一定量的酒,喝完后医生就抽血,化验他们的酒精含量,然后马上喝一杯沱茶,再抽血,酒精含量就下降了。有了切实的证据他们才能够接受普洱茶。另外,非洲、中东地区普洱茶几乎是没有的,他们喝的多是绿茶,来自中国江浙一带的的绿茶,非洲喝的绿茶叫“珠茶”英文叫“Gunpowder”,是小叶种的烘青绿茶,揉捻成珠子一样圆。曾经我们也想把云南大叶种的晒青绿茶打进中东地区,往很多国家寄过茶样,但是一直打不进去,就是因为我们的绿茶味道太浓、太刺激,老外喝了不舒服,没有市场。其他地方普洱也都是零零散散存在一些,很少,比如美国华人比较多,普洱茶主要集中在华人地区,但是量还是很少,形不成主体;日本本身的绿茶文化相当发达,普洱茶80年代热过一阵,后来因为假茶充斥也就把市场做死了,现在只有静冈一带还有一些人喝普洱茶。
世博未到,茶已飘香,去年12月,由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上海市茶叶学会、“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管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签约仪式暨世博茶经济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管会根据16家由当地政府和茶企业报名的传统历史名茶中,按照联合国馆的“硬指标”和招管会制定的严格规定,评选出10款“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专用茶”;它们分别是:安溪皴观音、西湖龙井、都匀毛尖、祁门红茶(润思)、六安瓜片(一笑堂)、湖南黑茶、武夷岩茶(大红袍)、茉莉花茶(张一元)、天目湖白茶和太姥银针。这次评选不仅是将中国茶文化元素与世博会进行一场完美的融合,更是能通过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让国际社会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组委会和上海市面市茶叶学会等更是联合评选出上海百家优质茶馆作为世博会指定接待单位,为世博游客提供“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品尝地点,对于这些茶馆来说,立处上海正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仅能够近距离感受到世博会所带来的巨大商机,更大一部分还承担着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世博会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盛会,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一部分的茶文化,更是在各种不同经营模式的茶馆中,被演绎出丰富多样的形态。为了能在世博会上更好地展示中国茶品牌,传播中国茶文化,各大茶馆也是相应推出各种措施,要让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通过世博会的窗口,得到更好的传播。传承和发展。
从去年4月开始。中国茶界有识之士就不断地大声疾呼中国茶要抱团合作、要联合出征世博会。终于, “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集体亮相作为一个伟大的创举。意味着十大“茗”星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登上世界舞台“中心”――联合国馆与世界进行对线年历史的中国茶文化终于跨上了一个更高的历史舞台。
在中国茶叶国家队组建之前,不论是茶企还是茶馆,各名茶都有自己生产、营销的一套机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中国茶坛各自为政、各立山头的不利因素,地方保护主义的体制,加上各地对传统名茶的培育采取所谓产区“地域保护”的宗旨。故而像中国茶品牌的整合始终没有出现过新的气象,于是,将整合后的中国世博十大名茶集体“打包”成“中国茶”的概念,是在特殊组合的形式下,达到完成共同目标的目的。
南香茶业的老板说: “不是说中国7万家茶企都抵不过一个立顿么?如果我们再各自为政,那将永远也无法与立顿抗衡。世博会是给我们一个重新整合资源的机会,虽然我们现在已经通过了世博特许零售商的申请,但是我们所有销售的特许商品,不管是品质还是包装,都希望传达的是,这是优质的中国茶。而说到对企业的影响力,我们相信,得到世博会的认可,将会使我们企业的品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于是。在南香茶业,我们能看到有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的专柜,有已经做好系列培训的销售顾问,而每款产品,也像老板所说,品质则更上乘,包装也更高档。最重要的是,不仅在门店,同样的商品在世博园区内销售,仍旧是“中国茶”这个品牌的完美代表。
持相同看法的还有上海秋萍茶宴馆的负责人刘秋萍女士,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国茶叶协会的常务理事,客人会经常看到她出现在店里,有时是跟自己的朋友聊天,有时是向客人介绍店内丰富的收藏。还有时仅仅只是坐着,静静品自己面前那一杯绿茗。当我们聊到关于世博会对中国茶的影响时,她就像弥勒佛一样乐呵呵地笑开了: “我们每个人都觉得世博会是中国茶推向世界的一个良好契机。那对于我来说,作为中国茶叶协会的常务理事。我更希望能通过这个机会,将所有的资源达到完美的整合。我常说,各大茶馆以及各款名茶都像是散落在各处的珍珠,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做这样一根线,将这些珍珠都串起来,串成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这才能体现这些珍珠的最大价值。到时候,即使这串项链是戴在别人身上,仅仅是远远地欣赏,我都觉得足够了。”
而作为秋萍茶宴馆的女主人,她又从另一个身份努力经营着中国茶文化,秉承着“无论怎样先要做好自己”的理念,她开创了中国首家茶宴菜馆并经营得风生水起。刘秋萍在和我们聊天的过程中,旁边一位男士会时不时插上几句话,发表下自己的观点,让我们觉得他似乎是刘秋萍的同事,而谈话结束后他竟自我介绍说自己仅是这里的常客,久了就和秋萍成了很好的朋友。他说他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秋萍的经营理念,所以几乎每次宴请都会选择这里。随着他的描述,我们才开始慢慢打量这个地方:这里确实很特别――简洁的明清风格装饰带着浓郁纯朴的江南乡情,茶香和着隐隐约约的江南丝竹声令人感觉耳目一新、心境悠然,平添几分心醉。绿瓦顶、红立柱、花窗格的仿古轩廊、大红的宫灯、随处可见的字画、瓷器、古董和奇石,处处无不突显出非凡的文化品位。秋萍说: “餐馆旨在营造出幽静的氛围,没有喧哗与杂闹,在这里用餐,不敬酒,只敬茶。”
这里堪称中华一绝的茶宴更是给客人带来一场全新的饮食体验,茶是淡淡的君子。远腥膻,避荤腻,在菜中留下浅浅的色泽、隐隐的清香,同时又不喧宾夺主。茶菜的精髓在于丰厚的中国饮食文化中植入了茶文化的思想理念,不同的菜性加上不同的茶性,两者在秋萍茶宴馆有了完美的结合。秋萍茶宴馆还推出了一席经典古诗宴: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到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坡的“长江绕廊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到杜甫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年古诗化成美味佳肴,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饮食真正成为一种艺术。而秋萍茶宴馆所展示的一切,用秋萍的话说: “这只是希望客人能更全面地了解茶文化,了解中国文化,世博期间,会有很多外国客人来到这里,我们希望通过秋萍茶宴馆的各项服务。让客人知道什么才是中国茶。”
每家茶馆都有着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宣传之道,而对于世博期间的茶馆来说,接待外宾将成为不可或缺地需要考虑的一个环节,而这也将是在与客人的互动中,近距离接触国际市场推广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契机,服务的方式与质量将成为中国茶文化推广的成功之本。
说到接待外宾。琦泰茶博物馆算是很有发言权,位于城隍庙东华美钻地下1楼的琦泰茶博物馆,算是非常隐蔽且极难寻找。但其负责人王建祥对此却不以为然。由于琦泰茶博物馆自经营之日起就定位清晰,主要消费群属于来沪外宾,并由于琦泰与各大国际旅行社有长期合作关系。所以客流量完全不在经营考虑范围之内,这更能为经营者留出足够的精力打造优质的服务团队。王建祥说: “我们这里的导购顾问至少都是大专以上文凭,且熟练掌握日、韩、英三国语
言,在琦泰茶博物馆。客人从进门的邢一刻就能感受到我们热情舒适的服务,我们会先带领客人参观博物馆内的藏品,为客人介绍中国茶的发展历史、中国茶与日本茶和英国茶等茶品之间的关系、各藏品背后的故事和价值等,在客人对中国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为他们泡茶。我们会根据不同国家的客人推荐更适合他们饮食习惯的茶品,例如日本客人我们经常为他们泡铁观音。欧美客人则多以花茶为主。英国客人则会对祁门红茶和滇红更感兴趣。在泡茶时还需要讲茶,所以我们茶艺师的全面素质要非常的高,不仅会各种茶品的冲泡方法、语言能力,还要具备临场应变和察言观色的能力。所以一般从培训学校毕业后要至少3个月才能讲茶。讲茶结束我们会带领客人到购物大厅,导购人员会根据客人的需求介绍更适合他们的产品。这一系列的过程,我们都要求有品质上乘的服务支撑。”
谈话问王建祥还带领我们参观了整个茶博物馆。这里藏品丰富,购物环境也很舒适。聊到世博期间的经营,王建祥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虽然我们平时就以接待外宾为主,经验已非常丰富,但是世博会会带来非常大的客流量,通过旅行社的初步估计,要达到15万人次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加服务人员,现在我们的预备服务人员正在接受培训,到时候可以正常上岗。除此之外,我们还将针对商品结构进行一些调整。例如针对学生参观团,购买能力不强的,我们就在茶文化的宣传上下足工夫,力求让他们了解更多中国历史和中国茶文化;针对购买能力高的中年人,我们会多增加些品质好、档次高的礼品,这样他们可以带回去送给同事、朋友或上司;而针对中老年人,我们的导购人员也会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推荐更适合他们的健康茶饮。只有形式多样,才能获得更多客人的认可。”问到如何看待这次世博会对中国茶的认可,王建祥更是兴致勃勃地打开手机给我们看他拍的照片,原来,安溪铁观音被第一个授予“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称号的时候,他就即刻将这个荣誉时刻记录了下来。他说: “奥运会的时候我就期待中国茶能有所推广,但是奥运会时间太短。开幕式上只短暂地出现了几秒钟,之后我就开始盼望世博会能给中国茶带来新的机会,开心的是我们安溪铁观音能够位居十大名茶首位,到时候还可以在联合国馆展示茶品以及表演铁观音茶艺。世博真的给了中国茶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将会极大程度上推动茶品的宣传。”一直到我们离开,那股兴奋之情还一直停留在他的脸上。
同样一直在做外国人生意的还有地处衡山路的唐韵茶坊。唐韵茶坊的董事长唐恒祥是个比较内向的人,看到我们先是招呼了好多瓜子玉米等茶点,说“边吃边聊边吃边聊”,到头来却―个劲在吃。后来他说: “我其实是个不喜欢说只喜欢做的人,我希望的是,我的想法能在做的过程中让大家都看到。”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衡山路这个酒吧一条街上仍能十年如一日,甚至越做越好的茶坊。唐恒祥坚持的是: “所有最好的地方都要有我们中国的东西。”所以,他选择在衡山路开店,并得意地看着外国人来这里感受中国茶文化。他说: “我非常喜欢看外国人喝茶,他们很认真,会很仔细地去寻找你告诉他的那种感觉。”说着便拿起桌上的杯子模仿起外国人喝茶来,滑稽的神情逗得我们都开怀大笑。原来唐董并不是不苟言笑的人么!聊着聊着慢慢地热络了,说起唐韵茶坊准备如何迎接世博,唐董说: “人们都说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其实说白了,茶就是生活,我们拿《红楼梦》举例,里面的人物饭前要喝茶,饭后要喝茶,待客要喝茶,吟诗也要喝茶,当茶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茶是平凡的。但茶又很高雅,在妙玉那,茶就上升到了精神追求的层面,它又显得极为高贵且有层次。再说到茶禅一味,你又能在茶身上得到哲学思想的升华。我说那么多,其实总结下来,我的意思是,一个茶馆,能够循茶理、顺茶性,不生搬硬套所谓的茶文化,通过理解按照茶的精神再展示出来。即使只能做到沧海一粟,那也就已经足够了。所以平时的一点一滴我们都在努力做到最好,世博期间我们更会在环境上重新装修一番,提高品质开博体育。品饮上也会通过更新潮一些的方式进行改进。既坚守传统,又不失时尚。更会配合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配合国际茶文化节,作为分会场,做好自己该做的那一部分。”
4月15日。由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上海市茶叶学会等发起举办的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将在闸北区隆重举行,本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主题为“中国茶喝彩世博”,活动围绕“世博会与中国茶”图片展、世博与茶文化等内容展开。
回顾过去,中国茶与世博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5年。1912年2月,为庆贺巴拿马运河开通,美国宣布于1915年2月在旧金山市举办第13届世博会“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包括坦洋工夫、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在内的21种中国茶与贵州的“茅台”酒获得了金奖。此外,还有一些中国茶叶也获得了其它的奖项。那一年,中国茶成为了世博会上一颗最闪耀的新星。而2010年的今天,我们却可以在上海以举办一年一度茶文化节的形式喝彩世博,这不能不说是经济进步。中国茶地位上升的一个标志。
而说到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不得不说宋园茶艺馆,建于1991年的宋园茶艺馆,位于上海共和新路闸北公园的边上,是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发祥地和中外茶文化交流的活动中心。从1994年至今一直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系列活动,坚持以茶会友,以茶辅仁,以茶倡文。以茶兴商,倡导国饮,弘扬中华民族茶文化。说到如何利用国际茶文化节和世博会这两个契机传播中国茶文化,宋园茶艺馆的顾问黄老师立马滔滔不绝: “宋园自创办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以来,就致力于一步步地推广中国茶文化,宋园不断发掘新茶,并无私奉献,乐于为他人做嫁衣裳。十几年国际茶文化节办下来,宋园已经成了闸北区独有的一个文化品牌,更是在业界形成了“北有老舍,南有宋园”的口碑,即使现在有很多因世博而兴起的新秀,但是在宋园面前,他们仍不得不赞称前辈。所以,要说寻觅正宗的茶文化,大家都会说到宋园总没错。而且。我们最值得自豪的一点就是,我们不提供咖啡,现在许多地方出于客人需求或者经营方面考虑,都有咖啡或饮料提供。这对于外国客人来说,确实是增加了很多选择。并且迎合了他们的口味,但是我们认为这是有悖于茶道精神的。我们只提供茶,也是为了要保护茶文化的纯正和传统。”说话间,服务生为我们也送上了两杯茶,虽只是简单待客,茶的品质却一点都不差。黄老师说: “不同于其它的餐馆,宋园在针对来店里就餐的客人也提供品质上乘的茶,每人一杯,而不是每桌一壶的,要知道,这可是我们的招牌呀。”所以,宋园不仅是开创了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更是从自身经营的一点一滴在保护着国际茶文化节,今年,国际茶文化节与世博会同步,宋园更是配合世博亮点推出了一系列的迎世博主题活动,一方面是参与世博、共享世博;另一方面则是利用世博舞台。以世博为载体宣传和弘扬中国茶文化,引进多元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力求趁此机会将中国茶文化做强做大。
1.从分布地区来看,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茶影视的发展很不同步。茶影视主要集中在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伊朗、意大利等。代表性的茶影视作品主要有:1932年美国影片“TheBitterTeaofGeneralYen”(延将军的苦茶)、1956年的“TheTeahouseoftheAugustMoon”(小茶馆)、1985年的法国影片“LetheauharemdArchimede”(献给阿基米德妻妾的茶)、1990年的意大利影片“TheShelteringSky”(撒哈拉茶)和1999年的伊朗影片“Leventnousemportera”(风将我们卷走)等。而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作品较少。中国较早的关于茶的影视作品主要有:1924年的“采茶女”、1960年的“刘三姐”、1982年的“茶馆”。
2.从内容来看,茶影视中所涉及到的茶文化元素范围较广,包括茶的起源、茶的历史、茶道大师、还有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例如移民问题,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问题,更有的茶影视作品牵涉到了政治问题。如英国影片“Eastiseast”(鱼与船,1999),讲述的是英国西北部一座工业城市里的茶叶与巴基斯坦移民的故事;意大利———英国影片“TeawithMussolini”(茶与墨索里尼,1999),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法西斯有关茶的故事。中国1982年拍摄的“茶馆”就是通过对茶馆常客善恶美丑众生相的刻画,讲述了三个被埋葬的时代。也通过老茶馆几十年的变迁,折射出一部苍凉悲怆的中国近代史。
3.从体现方式来看,茶影视中茶一般不是作为主题出现的,而是作为某种依托工具,借此来展开剧情,即茶影视中关于茶的介绍一般不是专业性、全面的讲解,而只是作为影视中的某一线索或元素。例如,法国影片“Lethealamenthe”(薄荷茶,1984),茶叶是作为移民与警察之间的一种联系纽带而出现的;在英国影片“TheLadyVanishes”(失踪的女性)中,一袋非常特殊的茶是该部电影的线索,继而成为证据,引导影片剧情发展。中国影片“绿茶”中,绿茶是作为一种算命工具出现的。
4.茶影视中以茶为主题的电影数量少,大多集中于一些茶文化丰富且发达的国家,如日本,英国。中国虽有着悠远的茶文化历史,古代每年各地都会向朝廷贡茶,现代有很多的茶叶大师,但因仍处于发展中国国家,茶文化产业不甚发达,茶影视依然较少。“Ugetsumonogatari”(雨后的朦胧月光)是日本影片,讲的就是古代日本的茶叶。“Tokyomonogatari”(东京物语),讲的是当代日本茶。1981年的英国影片“HowardsEnd”(重返霍华德斯区),讲述的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有关茶叶的故事。“SammyandRosieGetLaid”(萨米和罗西空中飞行),讲述的是英国的印度移民区里有关茶的故事。
5.茶影视中的故事有些是根据茶文化小说改编而来。茶影视产业的发展与茶文学艺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日本影片“SenNoRikyu”(一位茶师之死),讲述的是在1618年,两名男子试图弄明白为什么茶叶大师千利休会在17年前剖腹自杀的故事。该片是根据井上安司的小说改编的。
在茶艺文化已逐渐走入家庭的今天,经营一座茶艺馆并不容易。台北市西门闹区的“淡然有味”却大胆斥资千万,以文化会馆定位,并采会员制方式营运,一般人无法随意进入。逆向操作的经营方式,让人忍不住为她们的创意捏了把冷汗。
四年过去了,由蓝官金玉与官金枝姊妹俩联手打造的精致空间,在闯出了响亮名号,成为许多追求极致品味的茶人、文化人或企业新贵最推崇的品茶空间。蓝官金玉说,采会员制与推广茶艺文化的理念似乎相矛盾,但为了让品茗拥有幽静的环境,作为品茶领域的产品区隔,反而能吸引真正有心进入茶艺世界的朋友。
蓝官金玉表示,希望藉由活泼、创意的推广活动,加上优雅的茶席摆设。改变现代人对泡茶的看法,“新茶道美学”的名词在这里也随之悄然而生。但在我看来,主人是以打造美学精品的企图心,颠覆以往对茶艺馆的刻板印象:从进入大门后宽阔的视野、流畅的格局动线,以及顶尖建材、灯饰等交织构成的空间;非常西方的桌椅摆饰巧妙地融入东方美学元素之内,充满贵气、时尚却又不失幽雅的人文意境,不难发现主人的用心。蓝官说,希望将最顶尖的茶,藉由茶道普及化,并告别老人茶时代,用时尚美学重新定义品茗文化,也能将早已走进家庭的茶艺重新唤回。
其实蓝官金玉原本经营火锅生意长达30年,半退休后却开起茶文化会馆,让友人纷纷跌破眼镜。长久以来对细微环节都要求最好的个性,也让“淡然有味”真正“非常有味”,例如茶席摆设,从挑选茶巾、茶杯间摆设到花卉搭配都极为讲究。而为了深耕客群,也会不定期在会馆内举办展览。让客户在品茶的同时,也能接受美学文化的熏陶。
官金枝说,姊妹俩都喜欢茶,喜欢书法,喜欢美好的人情,喜欢台北“这么旧”也“这么新”的冲突与和解。她说“淡然有味”就是“要从淡中品尝极味,从平凡中体验不平凡”。在慢慢煮水、细细饮茶的刹那间,专注于茶汤的颜色、香气、滋味。
假如你想找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茶艺馆最兴盛时期的深层记忆,那么,你应该走一趟高雄,“蝉蜒禅言”这个命名颇具禅味的茶馆,应该会帮你找到答案。
关于茶馆名称,主人刘昌宪说其实与佛教禅宗并无任何关联,前两字源自东方美人茶小绿叶蝉的“着蜒”,代表“大自然给予的,看似不好,在另一方面却是好的”,但还须先静下心来,才能有所体悟。因此后两字就是希望透过沉静身心,思索自然与人的关系互动。他解释说,“禅言”就是“静心思索,与自然对话”,体会“蝉蜒”所代表的深层意义。他说古人翻译佛经,曾把“禅”意译为“静虑”,只有心灵安静之后,人才能开启智慧而深谋远虑。希望来客都能在宁静的空间,透过品茶回归真性情,这才是他开设茶馆的最大意义。
年轻的刘昌宪原本拥有年薪超过200万的外资投顾协理职位,为了一圆茶人的梦,起先只是一股脑儿地将所有的积蓄全部投入收藏最爱的台湾老茶,最后干脆辞去工作,与爱妻许慧卿一起在人潮熙来攘往的港都河堤路,斥资数百万按造自己的想法打造“蝉蜒禅言”,不只单纯地提供品茶的空间,还特别定位为文化营销,不仅藉以区隔一般的茶艺馆,也不认同时下动辄高举“人文茶馆”旗号的连锁店们。
刘昌宪说,与一般茶馆的最大差异在于这是一家结合茶与陶艺的特色茶馆i也不同于一般茶馆“各喝各的”,他在一楼为自己设置了主泡茶桌,让爱茶人可以面对面品茗、论茶、聊人生,希望来客可以尽情享受品茶、引茶的乐趣,而不必花费太多的心思在“执壶”上,反而可以专心聊天、看书或欣赏艺文活动,也才能吸引年轻族群接近茶,进而认识茶。
就当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状况,以及当前文化交流的具体发展状况看,文化体系之间的融合与应用,已经成为整个文化机制发展的重要状况。就文化交流融入的实际情况看,茶叶产品作为重要的文化元素,其中所具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内涵,是当前社会大众具体认知该文化资源的重要基础。
就中西方文化元素的发展状况与呈现状况看,其更为关键的是容纳了全面、多样化的语言习惯和认知思维,尤其是随着社会大众对整个中西方文化的机制内涵认知不断成熟,如今中西方文化应用最佳效果实现的基础,在于从文化差异性和包容性出发,通过全面剖析文化差异的价值内涵和应用机制,从而实现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入与传承的最佳效果。客观来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客观性,实际上是两种文化内涵上的显著差异,而这一客观性存在的根源在于中西方之间文化根源不同,当然这一不同,客观而言是多维度的,无论是社会环境和氛围,同时也与社会大众生活习惯有着明显差别。事实上,中西方文化是在长期发展历史背景下所分别形成的,各种文化元素内涵之间都有着自身差别,而形成根源的差别,决定了必须从客观视角来具体认知整个文化元素的差异。当然,就中西方文化差异来认知时,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切入元素,其必然能够为我们精准认知文化差异提供全面了解。在中西方文化元素差异中,茶文化的差异无疑是直接而客观的因素,如果能够从茶文化这一视角来具体认知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与差别,其不仅是从客观视角来感受中西文化的不同,同时也是目前多元文化传承发展背景下,所形成的具体认知。结合文化内涵的差异不同,从而帮助我们对当前整个文化理念的应用特殊性和价值观念形成深刻认知。尤其是就当前文化元素应用的具体需求看,在进行文化交流传播时,如果想要实现最佳效果,就必须通过构建完善而系统化的文化机制,通过具体理念的融入和诠释,结合巧妙合适的翻译方法应用,从而实现文化根源的全面融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让文化内涵得到彻底传播开博体育。
茶叶名称翻译活动,在专业划分上,就属于茶叶名称翻译活动的具体范畴,艺术与翻译活动相通,无论是整个茶叶产品的内涵认知中需要的文化要素,还是茶叶名称的具体状况,实际上都是整个文化机制的阐现,特别是对于整个茶叶名称翻译活动开展实施来说,其使用的是一种全新的形式,这种茶叶名称,在语言杠杆的应用过程中,进行了艺术化的修饰,从而成为了一种与原语言内涵相同,但是形式和表达方式完全不同的语言机制。当然,就茶叶名称而言,其实际上是一种具有自身特殊性的名称。在茶叶名称翻译活动开展过程中,精准的翻译机制,完善的翻译内容是该活动的核心内容,而在茶叶名称翻译时,要从产品的文化内涵视角出发,通过融入具体的市场化元素,进而实现整个茶文化元素的有效传递。当然,文化上的具体差异,不仅是理念内涵和认知思维上的差异,同时在使用的语言上,也有着直观差异。而从整个翻译活动的实施状况看,如果能够展现文化上的具体差别,从而将为我们更好感知不同文化元素,提供本质性差异和直观认知。当然,如果认真分析我国茶叶名称的内容和来源,不难看出,其实际上在形成过程中,融入了各种元素内容,尤其是历史渊源或者具体的文化内涵等等,这些都是建立在社会大众认知基础上所形成的名称,可以说,这些名称已经形成了共性认识。因此,在进行茶叶名称的具体翻译时,如果我们能够对整个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状况进行深化理解和认知,不难看出文化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实际上是目前各种文化交流机制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诠释。而想要对不同文化机制形成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就必须在立足文化应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融入文化差异和不同,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通过整体性融入,从而实现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的深度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精准翻译,准确感知其中所包含的元素内容,就至关重要。
中西方存在的具体文化差异客观而言,当前整个茶文化元素实现了生活化和品质化的提升,尤其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茶文化元素内涵展现了深厚的价值和生命力,其通过具体融合,从而让世人对该文化机制的价值理念形成了全面理解和深刻感知。结合我国整个茶文化元素的发展与融入状况看,如今整个茶文化体系已经形成了内涵化与层次化和多元化,尤其是在茶文化理念成熟发展过程中,其逐渐与世界各国文化机制相匹配,从而造就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就传统的茶叶名称翻译实况来说,既定的翻译素材和具体的方法引导是当前进行整个茶叶名称英语翻译活动实施的主动力量,那么,从这点入手,就要考虑在整个翻译活动实施过程中,从对素材的合理选择入手,就要注重系统性和科学性。就是翻译内容的理解和准确认知环节,针对语言受众的基础能力和学习能力,规划好翻译活动的具体内涵和语言认知基础。可以说,在茶文化历史领域,茶叶产品不仅是一种具体的要素内容,同时也是具有发展历史的文化传承素材。而在茶叶名称翻译活动实施过程中,其不仅是文化理念的诠释与表达,同时也是语言应用思维的具体理解和表达,因此,而对于茶叶名称翻译活动来说,茶叶名称作为一种客观性词语,无论是其阐述的文化意思,还是其中所融入的社会大众语言习惯,都有着茶叶名称这一专业属性元素。文化差异的不同,具体根源在于其民族习惯与文化习惯上的不同,尤其是在长期的文化历史背景下,造就了极具个性和特色内涵的文化价值。因此,想要认知具体文化上的差异和不同,就必须从时代背景和文化根源认知出发,通过细化文化形成的内涵所在,从而实现对文化元素的合理、全面应用。
从茶叶名称的最佳翻译活动看,在开展翻译活动时,其想要实现最佳效果,不仅要充分注重使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从翻译内涵和翻译技巧出发,尤其是从翻译前后,其文化差异性出发,通过融入具体的文化思维,尤其是结合翻译前后,语言环境的具体变化,从而实现整个茶叶名称实现最佳翻译。当然,对于茶叶名称翻译机制构建状况看,其中实际上是中西融合发展的诠释与表达。对于茶叶名称来说,其不仅是与茶相关的元素内容,同时也是容纳了丰富茶文化内涵的价值内涵,结合当前中西茶文化交流不断成熟这一具体背景,在认知中西方茶文化的客观不同时,就不能脱离合适的文化元素,比如具体的茶叶名称,其中所具有的成熟内涵和文化思维,不仅让我们感受其中所具有的积极理念,同时也能品读具体的文化思维。事实上,在当前茶叶产品市场经营建设不断成熟背景下,我们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文化思维甚至文化要素来进行产品的沟通与交流。就整个茶叶名称翻译活动的实施状况看,良好的翻译机制和思路,能够对茶叶名称的本质内涵进行最全面传递,同时在实施具体的翻译活动时,也实现了文化差异的最全面表达。在进行茶叶名称翻译活动时,要注重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尤其是要注重翻译内涵的诠释和表达,通过融入文化理念的价值内涵,从而让社会大众更好的理解具体文化产品元素所具有的茶元素内容。
在文化融合背景下,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而相对于文化的多样性看,中西方文化的融入机制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客观而言,良好的文化融合趋势,不仅是世界文化机制发展的重要趋势,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整个文化体系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1]张国扬.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唐代边塞诗的意象再现研究——以岑参和王昌龄的诗为例[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4,(01):151-153.
[2]肖福寿.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3):101-103.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从神农尝百草开始生根萌芽,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不仅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下来,历史上也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过显著的贡献,与丝绸之路齐名的茶马古道就直接带动了川、藏、滇地区乃至印度、西亚、西非红海岸的文化经济发展。茶马古道三条之一的川藏茶马古道,始于唐代,东起河南雅安,西至。由此可见四川茶文化发展同样历史悠久,(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中就有记载巴蜀人日常通过煎茶饮食来抵御疾病,巴蜀人由于地域自然条件而饮食偏辛辣,饮茶则可以除瘴气,解热毒。四川茶文化的底蕴如此深厚,茶文化旅游的潜力也就非常巨大,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CC)曾做过一项统计,在商务旅游、度假休闲、购物消费、探险观光以及文化观赏等五种旅游体验中,文化观赏已经排在了第一位,茶文化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种,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青睐。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在改变着人们对旅业的看法,也对传统旅游体验做出了挑战,专家学者围绕茶文化旅游做了很多研究。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2008)对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归类,分别有名茶大规模种植区、茶文化历史名胜区、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茶艺表演、茶馆茶楼茶社等人文历史古迹、茶艺术品生产关联产业厂店及经济区等6类;同时也归纳出我国茶文化旅游的三大特性:大众化、区域集中性、丰富多样性,并据此对我国茶文化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思路。王小丹(2009)在对福建茶文化旅游资源的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并借助多样化的旅游宣传渠道扩大宣传等措施,来不断提升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实现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董捷、沈国斐等通过对杭州茶文化旅游的研究,提出了将杭州建设为“中国茶都”的设想,打造茶文化遗存观赏游、茶文化徒步旅行、茶馆茶楼休闲游、茶工艺旅游等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以上研究针对的是福建、杭州等中国主要茶叶产地,四川同样作为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可以借鉴其他主要茶文化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巴蜀自身茶文化资源的特点,走出一条适合自身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特色道路。
四川茶业是四川省的十大优势种植业之一,截止到2015年,全省已经达到茶园总面积400万亩,年产茶叶超18万吨的规模,并形成了以成都、乐山、雅安、眉山为核心的川西名茶产业带,以宜宾、泸州为核心的川南早茶产业带,以广元、巴中、达州、绵阳为核心的川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带。除此之外,还有非常著名的峨眉山的禅茶文化、雅安的藏茶文化、青城山的道茶文化、蒙顶山茶文化以及成都的茶馆文化。四川的茶文化旅游经过不断开发,已经形成了很多著名的茶叶经济圈,并很好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如雅安和成都等,首先看雅安市,雅安市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可种植面积的50%以上,其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成片的茶叶种植地及种植园,为雅安乃至四川省茶文化生态旅游提供了无可比拟的资源;然后看四川成都,成都的茶馆更是四川独特的地域特色,茶馆遍布大街小巷,数不胜数,另外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遗址、茶艺茶俗、茶工艺品和“茶家乐”等茶文化符号已经开发得初显成效。这两个地市代表性反映了四川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
四川茶文化旅游开发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第一、文化资源特色开发不足,缺乏龙头品牌支撑。尽管四川茶企众多,茶馆茶楼遍地,茶产量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真正品牌知名的茶企却寥寥无几,绝大部分企业都在争夺中低端市场,且各自经营并恶性竞争,缺乏整体交流联动,造成四川茶叶行业品牌群龙无首的现状,昔日辉煌的贡茶、名列中国十大名茶排行榜中、自古就有“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美称的“蒙顶茶”已经逐渐被杭州、福建等茶叶产地的知名品牌、名茶所超越、取而代之。不仅如此,2011年雅安市评选出的十大茶企,在国内排名都不高,加上各茶企分散经营,对茶文化活动参与度不高,很难形成茶文化的大规模推广。第二、缺乏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活动。目前为止,四川茶文化旅游活动主要有四类,即茶庄茶园茶山观光、茶家乐、茶事体验以及一些茶文化旅游节。旅游节期间会举办诸如茶艺表演、茶园采摘等系列旅游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虽然很有地方特色,但是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参与性和互动性不高,且持续时间短,影响力有限,对四川茶文化旅游的带动显得不足。第三、人才的缺乏。不论是什么文化活动,它的载体除了特殊的习俗和事物外,最主要的就是人。茶文化不仅涉及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品茶艺术、茶画茶诗茶艺术品等方面的知识,而且与民俗、烹饪、歌舞戏曲、工艺美术等紧密联系,所有这些无论是传承还是发扬光大都离不开相应的人才。可惜,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具有茶文化知识的人才却在不断凋零,这一尴尬局面严重阻碍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四川茶文化旅游要想在茶行业以及旅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首先就要定位好四川的茶文化旅游在整个市场中所处的位置,然后有的放矢地确定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四川茶文化尽管历史悠久,但是近年来的发展却相对落后,影响力明显不如福建、广东、杭州、安徽等地,这制约了茶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四川茶文化旅游在文化旅游市场中仅处于中下游的位置。通过对福建、杭州等茶区的调研发现,四川茶文化的影响力之所以被其超越,主要原因是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没有大型龙头企业做依托。品牌是一种无形的竞争力,品牌的最佳效果就是将形象深入人心,使消费者、旅游者能清晰地记得某个城市、某个景区特殊的符号标志,而打造知名品牌就是创造出这种独一无二的符号标志来让购买方、游客去记忆。世界著名的品牌形象大师博比卡尔德曾经说过“营销战略包含两点:一个是运营优势,一个是差异化。而品牌就是实现差异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建立,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茶文化旅游地区的知名度,而且也能提高其吸引力和竞争力。要想打造出知名品牌,首先得要有规范的市场为依托,各个企业相互联动,相互沟通交流,使产品规范、企业文化中渗透着茶文化,然后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成功的品牌离不开精准的市场定位,而要准确的定位市场则需要进行市场调研,清楚地了解到茶文化旅游市场构成,并细分茶文化旅游市场的特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及竞争者相关状况,然后再对市场进行细分,企业在对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确定市场目标,结合自身的能力情况,占领目标市场,并最大限度满足目标市场中的消费者。
首先是加强对四川茶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让四川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被世人所了解和认可,这也象征着城市的名片,代表着城市的形象,需要政府大力推进。宣传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局限于电视广告,网络宣传等方式,最近几年兴起的微信等聊天软件也同样可以作为宣传的工具,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将自己所看到的东西用图片的形式分享在个人主页上,通过不断地转载与分享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大量的人所了解。其次是实施精品战略,打造优质的旅游线路。四川的茶馆遍布大街小巷,各种茶楼、茶社、茶艺馆多不胜数;四川独特的饮食文化,可以让游客在参观茶楼、观赏戏曲、品茗的同时品尝到各种特色的小吃;四川悠久灿烂、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与茶文化相关的表演活动可让人耳目一新,把这些具特色和魅力的要素组合起来,打造成更精细、优质的旅游路线,相信会吸引更多的人。最后是规范茶文化旅游市场的秩序,营造出良好的旅游环境。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在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恶性竞争的状况,导致服务水平下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出现,这些都会影响到旅游线路的形象。因此,政府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市场对企业的监督,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营造出良好的旅游大环境。
四川茶文化旅游走出去的关键在于茶文化这个主题,而茶文化这个主题要发扬光大则需要大量了解茶文化的人才,这个人才包含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茶文化发展传承有帮助有贡献的人才,如了解茶建筑构造的,了解茶戏曲演唱的,了解茶制造工艺的,了解茶艺的,了解茶器皿制造的等等。政府要大力培养这些人才,不让这些人才凋零,因为旅游者想体验的是原汁原味的茶文化。第二、是旅游市场的从业者。从目前来看,市场上的这些旅游从业者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网络和电视上也常常能看到欺骗辱骂旅客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要得到解决,需要政府来规范整顿,要想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则必须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旅业从业者来带动。第三、是名人效应,通过借助名人效应来宣传推广茶文化,挖掘出具有知名度又有茶文化特色的人来做代言人,提高认知度。
在旅游市场快速发展,旅游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旅游者也更希望能体验到富有内涵的旅游体验,茶文化旅游作为既有特色又有内涵的旅游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四川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茶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旅游竞争力需要不断的开拓营销思路,转变营销方式,才能保持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活力。
[1]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特性及开发思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6-41
[2]王小丹.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4).
[3]王汭男.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构建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4).
近年来,随着“茶为国饮”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茶文化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已初具成效,但茶文化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我国茶文化旅游的现状问题,提出了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方法和途径,意在促进我国茶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自唐宋以来,人们就把茶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文化艺术的享受活动。在茶叶物质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茶文化。要了解与茶相关的一切,最好实地堪察一番。正如王勇先生在《游走茶乡》一书中所说,想要了解一种茶和一种茶的文化,人们必须得走进出产这种茶的那片土地,了解在那片土地上生活或是曾经生活过的人们的世界。茶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其中物质层面包括茶叶科学技术、实践经验,它们推动了茶叶产量的提高和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包括茶叶的生产流通形式、生活消费地域、消费方式、茶政设施;精神文化指一切茶的物质文化在人们记忆中的反映,包括人们有关茶的知识、手法、礼俗、宗教、文化艺术等。茶文化是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研究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包括茶道、茶艺、茶的礼仪、茶的精神以及在各个阶层人民中表现出的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文化。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茶文化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现代茶业与现代旅游业交叉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发展迅猛,已成为当今旅游业中的一支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旅游产业群。茶文化旅游属于旅游产品分类中主题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枝,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综合开发,是具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总之,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以茶园参观,茶古迹浏览,茶叶鉴品,参与茶叶生产,观赏茶艺,茶药用功能听讲等为内容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这种旅游形式集地方特色旅游、生态旅游、养生主题旅游于一身,使茶、茶文化、旅游成为一个体系,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茶与茶文化丰富了旅游业的内容,旅游的兴盛反过来带动茶文化的发展。当前,把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是提升旅游品质和弘扬茶文化的双赢策略之一。
茶文化旅游内涵丰富多样,涉及上百种产品及多个特色地区。它们都具有和其它旅游形式相同的特性,如休闲性,消费性,参与性,暂时性等。而与此同时,茶文化旅游还具有其它旅游类型所不同的特征。
茶树是一种经济作物,但同时又是一种可观赏植物;喝茶可以满足人的身体基本需求,又能给人带来精神的享受与升华。以茶为客体,不同的人为主体,不同的审美主体具有不同的感受,其层次多样,内容多彩。游客在观看茶艺、茶道表演时,五官得到充分调动,看、听、闻、品清香醇美的茶食带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智慧一并给游客带来细腻而多彩的美感。这种物质形式上的享受增添了旅游的乐趣,同时又有不流于世俗的精神层面的享受内容,因此,茶旅游又常常被称为心灵之旅,感悟之旅等。
茶的受众性十分广泛,自古就倍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茶是平民百姓不可缺少的日常饮品,解渴又提神;茶还常常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以茶为诗为文的作品不在少数。茶是王宫贵族待客的主要载体之一。茶具有普通大众都可以享受的群众性,又有文人贵族的高雅性,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
我国的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观赏和体验的多重需求。百年的茶树、万倾的茶园、琳琅的茶窑、异彩纷呈又神秘的茶事活动都成了茶文化旅游中的人文资源。这些与茶相关的资源具有极为丰富的观赏性,同时又非常适宜观赏者参加到活动中去,与当地人民一起感受、感知茶的内在文化,精神得到升华。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休闲意愿的加强,茶文化体验旅游在国内消然升起。游客不但可以到当地的茶馆品茶,还可以观看当地特色的茶艺表演,参加当地人茶田的劳作。这种观赏与体验并重的特征吸引了许多爱茶人士的参与。
茶文化旅游以茶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景观为依托,将茶的生长环境,制作过程,人文资源等融为一个体系,茶文化旅游也就成了人文旅游与自然旅游相互参与渗透的产品。我国的茶园茶场为数甚多,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茶文化古迹、茶俗行为、茶歌茶舞等人文资源多,都可以被用以旅游开发。茶文化涵盖了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等多门科学,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可以领略到茶文化的人文魅力。
近年来,我国茶文化旅游有了长足的发展,甚至一度成为旅游业的一枝独秀,迅速拉动了茶区地方经济的提升。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或典型或普遍的问题,如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单一、各地方茶文化旅游相似甚至雷同、文化色彩不够深厚、自然生态环境在旅游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茶文化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对旅游市场中茶文化内涵及应用的力度不够,大部分茶文化产品还仅仅是停留在鉴赏、保护、研究等基础上,并没有达到真正与市场接轨和融合。目前存在的一些茶文化旅游形式,大部分还只停留在浏览、参观的层面,因为时间、费用等问题很难让游客静心领悟这一独特的文化,最终能真正达到让游客感到修知养性、享受精神层面感悟目的的还是少数。另外,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茶文化旅游中的导游绝大多数都是从其它旅游线路上直接承接了茶业旅游的导游任务,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更谈不上对茶文化的深入了解。而一些茶艺师在给游客表演的茶艺茶道也只限于艺术本身,其茶业的文化背景很少被触及。
任何一种旅游都应该以其丰富的内涵而吸引游客。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形成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基础和核心。我国现存的茶文化资源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初步具备了形成特色吸引力的条件。但是游团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机制将游客从快节奏的工作中吸引到田园劳作、品鉴观赏、静心参茶等慢生活上来。更多的茶文化旅游只是停留在茶的物质形态上,没有涉及茶文化精神形态和文化内涵。更有一些旅游团社打着茶文化的幌子吸引游客去指定地点买茶的行径。
市场上的少数茶文化旅游产品不仅没有对茶文化的宣传和利用起到促进作用,反而破坏了茶文化底蕴。如有的商家为了起到销售茶的目的,对茶文化的宣传只是商业利用,没有对茶叶本身真正的文化做认真研究,造成一原本茶品牌、茶文化大相径庭的效果,损害了参观者与旅游者的利益,更让原本茶品牌受损。还有地区为了吸引游客,故意打出吸引眼球的旅游主题,只是哗众取宠,没有达到让人们真正了解茶文化的效果。
随着市场对茶叶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茶叶中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与此同时,有些茶农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多卖茶叶,在缺乏发展规划的情况下盲目投资扩大再生产,使得本来可以持续利用的茶园茶田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在开发过程中,新的技术和节能技术应用不足。要保护茶叶的生态环境,又要发展茶文化旅游,低碳的旅游形式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大课题。各部门应该协同合作,努力使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能够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以促使我国茶文化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近几年来,国内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具有高品位的茶文化旅游景点和特色地区。一些经营成功的旅游案例中的茶园、茶庄、茶田对茶原有的内涵保护和宣传做的都比较到位,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老茶庄在进行改造升级,以期达到文化与经济双赢,当地与游客双赢的效果。当地政府应该重视该方式,借鉴成功案例,采取符合地方特色的方案,对当地茶业旅游进行升级改造。
在任何一种旅游形式中,吃、喝、购物都是其中的最重要的部分。目前,各地方推出的茶文旅游中都含有茶宴这一特色项目。与茶相关的各种饮料、食品也越来越多样化,茶叶的衍生品如茶具、茶艺,正在成为游客越来越青睐的产品。而名茶更是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应适时抓住游客的这一正常消费心态,开发更多样饰精美,又具质量上承的茶文化礼品,扩大茶文化旅游的延伸度。
我国产茶地区众多,如云南、浙江等已经普遍为人们所知。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独有的地域特色开展茶文化旅游的深入研究与深度开发。如名茶的发源地、茶业建筑、茶礼仪等与当地的古建筑、特色民俗、宗教旅游相结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旅游形式,这不仅在整体旅游开发上达到以一带多的经济市场效果,还满足了消费者多方面的旅游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对茶文化旅游进行专门研究的文著还十分鲜见,较多的文章只是涉及表面探讨而缺少深层次的研究。事实上,茶文化可研究的课题非常多,研究者不但可以研究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还可以与境外的茶文化旅游相结合,通过多方面的参照、对比,逐步就能得出符合我国特色茶文化旅游的形式来。例如,台湾和日本的茶文化旅游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新加玻、泰国更是将其视为重要的旅游经济来源。
我国多年前就出台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一书,这是从事茶艺工作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之一。越来越多的茶业相关学校开始应用更多更专业的书籍来对学生进行培训。茶文化看重的是茶对人精神层面的熏陶,这就要求从业人员除了要具有专业素质以外,还要具有较好的综合素养。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在旅游当中起到的媒介作用,他们将茶文化的内涵传递给游客,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游客信息接受的完美度。我国的福建、安徽等地都陆续开办了茶校教育,这为我国茶业人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余悦,王柳芳.茶文化旅游概论[M].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