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开博体育文化之元、明茶文化
开博体育元代,蒙古族统治了汉族,但保留了团茶,也保留了宋代遗留的官焙茶园,末茶、点茶饮茶法也同样保留了下来。
元代不仅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元代,中华茶文化仍然得以缓慢发展,并且因为元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与民族因素,当时的中华茶文化不仅进一步在各地区、各民族、各阶层普及,而且广泛吸收各方面积极因素,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见证与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散茶是元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王祯《农书》中记载的其实正是蒸青绿茶。与之相应的茶器应运而生,即元代瓷器的代表——青花瓷。其特征是施自然釉,产生的青花极有魅力,而釉药所含的钴,在发扬茶性上具有留香藏韵的效果。青花小茶盏带着盏托,耀眼迷人,传达了它在中国茶器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性,它的茶托诉说着宋代吃茶的雅趣与精致绝伦,它的盏缩小了,开启了明代以后散茶用杯的先河。
末茶和散茶在元代呈现双元激荡的局面,事实上丰富了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内容,尤其是以青花瓷器为代表的散茶品饮方式,对后世饮茶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代是中国茶道因袭与创新相融合,茶道的新理念、新规范异彩纷呈的时代,是古代传统茶学发展的又一高峰时期,同时也是现代中国茶道的萌芽时期。
在明朝之前,我国生产的茶类按照产品形态主要分为饼茶(片茶)与散茶(芽茶)两大类。明代以前以片茶为主,宋元两代所贡的龙团凤饼皆为片茶。
明朝初期,改贡片茶为贡散茶。改贡散茶后,制茶的工艺必然随之变革,炒青绿茶、半发酵的乌龙茶(青茶)及全发酵的红茶在明朝末年相继创制成功,品茶的艺术也顺应茶形茶性的改变而发展。明代是我国现代茶艺和现代茶道的萌芽期。
朱权(1378~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自幼聪慧,十四岁被封为宁王,后因失意于王室内部斗争,在南昌构筑精庐,深自韬晦,精研史学,旁通释道,醉心茶道,撰写了《茶谱》。《茶谱》约两千字,分为茶谱序、品茶、收茶、点茶、熏香茶法、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等十六则。
朱权的茶艺表现为闲适、怡真、自然。朱权的茶道思想崇尚自然,注重意境,他在品茗时追求山之清幽,泉之清泠(línɡ,清凉),茶之清淡,心之清闲,器之清洁,侣之清高,这“六清”在品茗时自然地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内在的和谐美,使人在平静淡泊中去体悟“茶味人生”的玄妙,并获得回味无穷的美感。正因为这样,《茶谱》中追求的美学思想被后代茶人薪火相传。
(三)《茶谱》对茶道的发展第一,创直接冲泡的“瀹(yuè)饮法”,开千古茗饮之新宗。
朱权在《茶谱》序中批评了唐宋以来的研膏茶和龙团凤饼茶。他推崇茶“天趣悉备”的自然美,欣赏茶的自然形态和故有的色、香、味开博体育。在泡茶的方法上,他敢于摆脱圣贤倡导的延续了数百年的烦琐煎茶程序,首创了用开水直接冲茶的清饮之先河。
首先,用上品泉水洗涤茶具;•然后,以热水洗涤茶叶,水不可滚;以竹筋夹茶于涤器中,反复涤荡,去尘土黄叶老梗净;•最后开博体育,把洗净的茶叶置于茶器内,急取沸水泼之。
方法一,从外观上辨别,如果汤中只冒出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般大小的气泡,此时仅是初沸,直到汤中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时,才是真正的纯熟;
方法二,从水的响声来辨别,如初声、转声、振声、骤声皆为初沸,到水没有响声时才是纯熟;
方法三,从水的冒气情况来辨别,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乱绕都是水刚开的样子,气直冲贯才是纯熟。
2)煮水时,先烧红木炭,“既红之后,乃授水器(即把水壶搁火上),仍急扇之,愈速愈妙,毋令停手。停过之汤,宁弃而再烹开博体育。”
2.选具:泡茶的壶杯以瓷器或紫砂为宜。注意:1)茶瓯古取建窑兔毛花者,亦斗碾茶用之宜;在今,纯白为佳,兼贵于小,定窑最贵;2)茶壶主张小,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漫;大约及半升,是为适可;独品,小则佳。
朱权在创新泡茶方法的同时,还刻意追求品茗的意境。他在《茶谱》中强调,品茗的“入境”应当是能“去绝尘境,栖神物外”开博体育,“不伍于世流,不污于时俗”的高雅之士。
品茗的“环境”应当是“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
品茗的“心境”应是“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炼之功”。
品茗的“意境”应当是“备味清甘而香,久而回味,能爽神之茶”,“用清白可爱之器”,燃有焰之活火,煎无妄沸之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品茗时“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达到超然物外的品茗境界和饮茶明志的品茗目的。
朱权为适应自创的简易新颖的烹饮方法,对陆羽提倡的“二十四器”进行了精简,只保留下必不可少的茶具,并加以改造。例如“茶磨古以金银铜铁为之,皆能锈,今以青礞石最佳”。
茶匙古人以黄金为上,朱权则以椰壳为之。对于品茗的程序,朱权在大量精简的同时,增加了品茗前设案焚香,表示能通灵天地,融入超凡的理想。朱权认为:“茶之为物,可以助诗性而云山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陪清谈而万象惊寒。茶之功大矣。”
随着冲泡散茶的兴起,明代茶具也因饮茶方式的改变而发生了相对应的改变,茶具中出现了茶壶,直接在茶盏或瓷壶或紫砂壶中泡茶成为时尚。在釉色、造型、品种等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
一方面是传统陶瓷茶器的革新。由于白色瓷器最能衬托出茶汤的色泽,茶盏的釉色也由原来的黑色转为白色,摒弃了宋代的黑釉盏。明代以壶泡茶,以杯盏盛之,杯盏的式样也进行革新,将元代接近垂直的足部改为外撇足,增加了稳定感。除高足杯外,小巧玲珑的各式青花小杯也成为茶人喜爱的品饮器。
明代宜兴紫砂壶异军突起,蔚为时尚。紫砂壶以江苏宜兴产的品质独特的陶土烧制而成,土质细腻,含铁量高,具有透气不透水的特性,最能保持和发挥茶的色、香、味。加之紫砂壶造型精美,色泽古朴,经过民间艺术家和文人墨客的改进、创新,融汇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从明代至今,紫砂艺术不曾间断地发展,名家辈出开博体育。
在泡茶前,明代茶人讲究洗烫茶具,提高壶和杯的温度。在正式开汤之前,要“先以热汤洗茶,去其尘垢冷气,烹之则美。”
关于出汤的时间,明代茶人也有明确的论述。张源《茶录》云:“稍俟茶水冲和,然后分酾布饮。酾不宜早,饮不宜迟。早则茶神未发,迟则妙馥先消。出汤太早,茶味寡淡,茶气不足;品饮太迟,则香气散失。茶的最佳风味只在稍纵即逝的一瞬间。